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整体感知,概括说明的内容
2、赏析生动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3、品味本文生动、准确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1、训练做读书摘要的能力。
2、训练生动形象进行口头描绘景物的能力。
3、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了解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2、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难点:
训练生动形象进行口头描绘景物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春》,还记得里面是怎样描写小草的吗?“嫩嫩的,绿绿的”。从“嫩嫩的,绿绿的”我们就知道是春天到了;现在的小草呢?“枯死了。”从中我们知道这是冬天。
大自然仿佛会告诉我们气候的信息似的。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学习的《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将给大家解释其中的道理。
(二)初读课文
检查预习情况
1、作者简介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领导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气象研究所和首批气象台站,并在台风、季风、气候变迁、农业气候、物候、自然区划等方面有开拓性的研究。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地学系,成为当时培养地学英才的摇篮。以求实精神领导浙江大学工作,培育了多方面的人才。长期领导中国科学院工作,积极倡导并组织和参加中国地学、生物学、天文学、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及自然科学史研究等多方面工作,主编了《中国自然区划》、《中国自然地理》等丛书,是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
2、扫清字词障碍。
多音字
连翘(qiáo) 衰草连天(shuāi) 观测(guān) 风雪载(zài)途
翘起(qià) 鬓毛衰(cuī) 玄观(guàn) 记载(zǎi).
落叶(luò) 丢三落四(là) 落枕(lào).
差异(chā) 差遣(chāi) 差错(chā) 参差(cī).
重点词语的注音和解释
萌(méng)发:萌芽、发芽。农谚(Yàn) 衰(shuān)草连天
次第:一个接一个。
翩(piān)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孕(yùn)育: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簌簌(sù):纷纷落下的样子。
销声匿(nì)迹:这里指各种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销:消失。匿:隐藏。
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周:绕一次。
草长莺飞:形容春天美好的情景。
草木荣枯:指植物的茂盛、枯萎。
花香鸟语:形容大自然的美好景象,多指春天的风光。语:鸣叫。
风雪载(zài)途:风雪满路,风雪遍地。载:充满。
年年如是:年年像这样。是:代词。此,这样。文言文中“是”用法:一为代词,二为判断动词。
(三)精读课本,贯通全文
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划分段落结构。
1、先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段意,再合并成几个意义段。
第1自然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
第2自然段:举例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第3自然段:介绍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第4段:介绍物候观测的手段和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第5段:从反面举例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第7段: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主要因素是纬度的差异。
第8段: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第9段: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第10段:物候现象来临的第四个因素是古今的差异。
第11段: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第12段:加强物候观测,促进农业生产。
2、本文作者围绕物候这个中心介绍了四个方面的问题,课文因此也可划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l-3),说明什么是物候、物候学。
第二部分(4-5),说明物候研究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说明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各个因素。
第四部分(11-12),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师小结:[课文主旨] 文章介绍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学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与知识,提倡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的大丰收。
(四)细读课文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至3自然段)。
(一)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下列列问题:
1、本段主要描写了什么?
答案:
本段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写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
2、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标出有关词句。
答案:
时间顺序,[春、夏 …… 此处隐藏:3325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