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只初相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一息长叹,却换来安妮公主的一声共鸣。相逢总是太过美好,哪怕一个是天上的云,一个是水中的波,也能够暂时忘却风雨的威胁,抵抗一切的阻隔,以一个投影换一个心心相印。
奥黛丽·赫本演饰的公主安妮出访罗马,她厌倦了繁文缛节和宫廷的桎梏,向往宫外的自由缤纷,便在抵达罗马的第一个晚上偷偷溜出富丽堂皇的大使馆,想要一饱罗马夜景的风光,不料因为医生的一记镇静剂未能如愿,昏睡在广场附近喷泉边的一条长椅上,恰被派克演饰的记者乔带回家中,就这样,不会穿衣,从未独自出门,不止钞票为何物的安妮公主与年轻英俊的记者乔开始了畅游罗马这个浪漫唯美却略显落寂的都城之旅。
后来,当流浪女孩被证实是出访的公主时,意外之喜令穷记者乔欣喜若狂,自发充当罗马的向导,同时,年轻的记者乔也乐在其中。一个是乐观豁达的新闻记者,一个是高贵任性的出逃公主,彼此碰撞出爱情的的火花,他们沉浸于古色古香的罗马,走遍大街小巷,他们忘却永久的分离,只愿沉醉在短暂的欢乐中,迷醉在这不足一日的罗马假日里。
在影视的开端,乔便在烟雾缭绕的酒桌上输了钱,也更是衬出他生活的窘迫,囊中羞涩但所幸幽默开朗,偶遇流浪的公主令他喜出望外,更是联系了自己的摄影师朋友拍下公主游玩的照片,打算偷偷出一期关于公主的报道,这是他人生的转折,他原可借此飞黄腾达,功名成就,然而在这次两难的抉择中,他选择了爱情。其实陪同公主游玩亦是他计划中的一部分,若他未曾在后来爱上公主,他便永远只是一个为了生活奔走的小小记者,永远利欲熏心,孜孜不倦地追逐功名利禄。而令人欣慰的是他放弃这牺牲他人声誉作为代价的成功,只将这段感情埋藏于心底,感受人生,走过,拥有过,便足矣的美好,如同品尝香茗般细致,冷暖自知。
然则正所谓“好事多磨事难料”,时光的洗礼亦可能让埋藏在湖底的渣滓翻腾到阳光底下,浪漫美好的时光永远不会太多,而我们也只能是“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电影的尾声中,乔应邀而来参加安妮公主的新闻发布会,她依旧是初见时倚在长椅上的那个女孩,容颜丝毫未变,却裹上了华美的衣裙,带着公主专有的矜持又显出上位者的高贵疏离的微笑来。那么近,却又那么远。在美丽的黛色眸中一闪而逝的忧郁,顷刻间叫人失神。万籁无声,只剩长长的叹息。
安妮最终破茧成蝶,蜕变成成熟懂事的大人,不再任性,也懂得了自己的责任,她深知风光无限奢华绚烂的仅仅只是表面,只是假象。但她依旧选择回到自己所厌恶的“圆形剧场”,不吵不闹,不言不语。用微笑来掩饰背后的悲伤,也应证了乔来到新闻发布会时的所见而发出的感慨:“即使再不好,但这也是一个家。”
《罗马假日》说的是某国的公主,到罗马访问,她厌倦外交辞令以及嬷嬷医生的规劝和管教,偷偷从使馆罗马圆形剧场溜出,在街头邂逅了美国新报驻罗马的记者,开始一日的假期。
在沙发床上沉睡,进理发店把披肩长发剪短至运动头,逛街吃冰淇淋,用仅有的里拉小票买了一枝康乃馨。男主想做专访新闻,偷偷跟在后面。男主的同事摄影师用打火机照相机拍下了公主抽烟,喝香槟,去战争许愿墙,在街上骑着电摩横冲直撞等等的照片。公主骑着电摩毁坏了摊位,居然进了警察局,后来被男主用美国记者证保了出来。到晚上,电影更是达到了热闹的顶峰。公主和男主去赴约河边的舞会,跟理发师热情洋溢地跳舞,在被自己国家的便衣特工快要抓回去的时候,大闹舞场,甚至和男主跳进了河里。最后,在她听到当晚的新闻,国民和国王王后为传闻中她的生病无比担心时,她决定回去了。第二天又是新闻发布会,公主正襟危坐,只是在被问到哪一个城市是她最喜欢的城市时,她不顾劝诫坚决表示罗马的一天她会永生不忘,直至永远。
看电影的时候,我在想,演得真好,无论是佯装醉态还是在沙发床上睡着半梦半醒,说梦话,甚或在街上横冲直撞,那表演之大胆,天然,带着一种美丽,但并不是全无表演的痕迹。也许是契合了一种女性的释放需求,那是完全大众的举动。公主也有着普通女孩子所好奇和渴望尝试的一切,冒险、逃生、抽烟、喝酒、忘情纵吻。即使是高贵美丽如公主,也还是会有平凡女子的愿望,比如遗憾自己厨艺很好,缝纫很好,想为心爱的人煮一顿晚餐、剪一件衣服却不能实现。对比的张力无比鲜明巨大,好看而且不费脑子,大家都能理解,这是她广受欢迎的原因吧。
我总觉得罗马是一个浪漫的城市,其有悠长的历史,是古罗马和世界灿烂文明的发祥地,被称为永恒之城,而对于安公主的一生来说,在罗马的这一天假日,可以说的是隽永了。
作为王位继承者的公主,其身有十分重要的政治地位,背负着如此重任,自然只能遵从臣下规定的繁文缛节,为促进各国各关系间的友好,不得不安排满满的日程表,反复地说一大堆政治官话。但是,安除了是一国的公 …… 此处隐藏:14312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