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第三课
2.3 共建美好和谐社会第三课时
实现社会和谐关键词: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心愿人人共享 人人有责
粤教版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第三课
知识结构全 面 建 设 实 现 小 康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
发展先进文化
实现社会和谐
社会文明
粤教版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第三课
回眸一笑 本世纪头20年,国家要集中力量,全面建 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请你描述全面小康社会特点: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 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 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粤教版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第三课
2.3-3 实现社会和谐一、建设和谐社会是人民的共同心愿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 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 。
粤教版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第三课
解读“和 谐” 和谐社会是人类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不同国家、民族都曾有人用各自的语言对这样一种理想社 会作出各种各样的描述。
中国古代论和谐: “合异以为同”(老子) “君子和而不同” (孔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 子)
“世外桃源”(陶渊明) “ 天人合一”
粤教版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第三课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粤教版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第三课
纵观中国传统文化,就会发现古人对和谐 的理解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是一种大和谐: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 子》、 “天人合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与 人 为善”、“讲信修睦,尚辞让,去争夺”《礼 记》 “吾养吾浩然之气”是人自身的身心之和谐; 强调的是人际关系的和谐; “万邦协和”、“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是民 族 与民族、国与国之间的和谐。
粤教版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第三课
孙中山手书 《礼记 · 大同书》
粤教版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第三课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 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 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 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 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 儒家的最高社会理想是世界大同。儒家的重要经 典《礼记》描述了天下为公、诚信和睦、互帮互助、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无私奉献的大同世界社会景象。 古人所设计的大同社会理想,带有乌托邦的性质, 但它作为一种崇高的目标和理想境界,始终引导着中 华民族的志士仁人追求以人际和谐为基本特征的社会 发展目标。
粤教版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第三课
柏拉图和他的《理想国》
西方:柏拉图——“公正即和谐” 邦”
“乌托
粤教版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第三课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主要是探讨理想 国家的问题。他认
为,国家应有三等人:一 是有智慧之德的统治者;二是有勇敢之德的 卫国者;三是有节制之德的供养者。前两个 等级拥有权力但不可拥有私产,第三等级有 私产但不可有权力。他认为这三个等级就如 同人体中的上中下三个部分,协调一致而无 矛盾,只有各就其位,各谋其事,在上者治 国有方,在下者不犯上作乱,就达到了正义, 就犹如在一首完美的乐曲中达到了高度和谐。
粤教版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第三课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民主法治人与自然 和谐相处
公平正义
总要求安定有序 充满活力 诚信友爱
粤教版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第三课
知识拓展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 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 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 和实现。 诚信友善: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 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粤教版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第三课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 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 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 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坚持走生产发展、生 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促进人与 自然的和谐,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和全面发展。
粤教版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第三课
合作探究仔细观察,下列图片反映的 内容符不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要求,并指出其符合或违背了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的什么特征。
粤教版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第三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