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点语法知识, 破解词类活用和 特殊句式
第一部分 现代汉语语法择要
语素
语素的种类语素与汉字的关系(一字一素/一字多素/多字一素)
汉 语 语 法 知 识 结 构 图
词语
词语的种类(实词、虚词) 词语的结构(并偏支补陈加叠,外加名量很特别) 词语的意义(同义词、近义词、熟语、成语) 词语的色彩(褒义词、中性词、贬义词) 短语的语法种类 短语的结构种类成语)
短语
句子
句子的种类(用途和语气、结构、骈散等来划分) 句子的结构(单句、复句) 句式的变换、选用和仿用 ※ 语病的辨析与修改 ※ 句群 (句子之间的各种逻辑关系)
根据语法功能和意义,把汉语的词分成两大类: 一、实词 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 词、数词、量词、代词。
二、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有: 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一)名词
1、名词的意义和种类(意义特征) (1)人、物(2)时间(3)处所(4)方位 2、名词的语法特征 (1)语法功能: A、经常作主语、宾语,多数能作定语、 带定语,但不作补语。 B、受数量词的修饰、不受副词修饰。 (时间名词和方位词可以做状语)
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名词找出来。
当国歌国旗一起升起来的时 当国歌 国旗一起升起来的 候,我从一个山村孩子纯朴的敬 时候,我从一个山村 孩子纯朴 礼里,我从一个老华侨湿润的凝 的敬礼 里,我从一个老华侨湿 视里,看到,看到中国深远处的 润的凝视 里,看到,看到中国 伟力和韧性。 深远处的伟力和韧性。
(二)动词1、动词的意义和种类 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 失等。 (1)动作行为动词:走、看、听、批评 (2)心理活动动词:爱、恨、喜欢、希望 (3)存现动词:有、出现、消失 (4)判断动词:是 (5)能愿动词:能、愿意、可能、应该 (6)趋向动词:来、上、下、下去
(二)动词2、动词的语法特征 A、能作谓语,多数能带宾语。 B、可以受否定副词“不”“没有”的修饰。 (心理活动动词以外的其他动词不受程度副 词“很”的修饰) C、加“着、了、过”表示动态。如:说着、 看着
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动词找出来。
有一座破败的山顶小学,很 有一座破败的山顶小学, 很多事情都从简或省略了,唯 多事情都从简或省略了,唯有 有国旗每天要升。 国旗每天要 升。
(三)形容词1、形容词的意义和种类,表示性质、状态等。 (1)性质形容词:软、硬、好、坏 (2)状态形容词:雪白、火红、绿油油、水 灵灵。 (3)不定量形容
词:多、少、全
2、形容词的语法特征
语法功能 A、作谓语、定语、状语,也可以作补语。 B、性质形容词可以受副词“不”“很”的修 饰, C、形容词不能带宾语。
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形容词找出来。 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形容词找出来。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 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 天,总是好的;可是啊,美丽 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 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 静,来得悲凉。 来得静,来得悲凉。
3、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区别区别
词类
名词 能 不能
谓词
主要语法特征1 2 3 4 5 6 能否经常作主语、宾语 能否经常作谓语 能否受“不”的修饰 能否用肯定否定并列形式提问 能否重叠 概括意义
不能不能
动词、形容词 不能 能 能绝大多数能
不能
部分能
人或事物 动作、性状
谓词:动词、形容词经常做谓语,功能相近,统称之。
动词、形容词的区别区别 语法特征1 2 3 能否带宾语
词类动词 绝大多数能 形容词 不能 多数能 AA、AABB 表示程度加深 或程度适中 表示性质、状 态
能否受“很”修饰 多数不能 重叠方式和意义 AA、ABAB 表示数量少或 时量少 概括意义 表示动作、行 为、活动
4
:表示数目的词。
有基数 等。
序数
分数
小数
倍数
概数
如,一 二 三 两 十 千 半 零 第一 初四 三分之一 零点三 三十左右 上万 五六百 五成 一倍语法功能: 经常和量词组成数量词。
:表示计量单位的词。 1、物量词:表人或事物的单位。 如,个 位 根 本 片 两 斤 平方 吨 点儿 双 些 串 寸 公里
2、动量词:表动作行为的单位。如,次 回 遍 下 遭 番
语法功能:主要同数词组成数量词。数量词可以 修饰其它的词。可以做主语、定语、状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