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河南省新乡县一中分校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第二次月考化
学试题(解析版)
1.方程节(下一个)1 方程段(下一个)1 节1 1222
220219868686Rn Rn Rn 、、是
A.三种元素 B.同位素 C.同种核素 D.同种原子
【答案】B
【解析】
2.下列元素中,最高正化合价数值最大的是
A .Na
B .P
C .C1
D .C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 、Na 最高+1价,A 项错误;B 、P 最高+5价,B 项错误;C 、氯最高+7价,C 项正确;D 、C 最高+4价,D 项错误;答案选C 。
考点:考查元素化合价
3.下列比较正确的是( )
A .离子半径:Al 3+>O 2-
B .与水反应的激烈程度:Al >Mg
C .热稳定性:HF >NH 3
D .单质的氧化性:S >O 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其微粒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A 不正确,离子
半径:Al 3+<O 2-;同周期自左向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选项B 不正确,与水反应的激烈程度:Al <Mg 。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C 正确;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选项D 不正确,单质的氧化性:S <O 2,答案选C 。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律应用的有关判断
点评:该题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元素周期律的含义,然后结合题意灵活运用即可。
4.常温下,向含2 mol NaClO 的稀溶液中通入1 mol CO 2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后,生成1 mol HClO 和1 mol NaHCO 3, 经检验溶液2)()(lg =-+OH c H c .有关反应后该混合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上述反应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O -+CO 2+H 2O=2HClO+CO 32-
B .上述溶液中:c(ClO -)>c(HCO 3-)>c(CO 32-)
C .上述溶液中:c(ClO -)+c(HClO)=c(HCO 3-)+c(CO 32-)+c(H 2CO 3)
D .上述溶液中:c(Na +)+c(H +)=c(HCO 3-)+c(OH -)+c(ClO -)
【答案】
B
【解析】
从题干信息可看出,电离H +能力:H 2CO 3>HClO>HCO 3-,离子方程式为ClO -+CO 2+H 2O=HClO+HCO 3-,
A 选项错误;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1 mol NaClO 、1mol HClO 、1mol NaHCO 3,由2)
()(lg =-+OH c H c
得c(H +)=1×10-6 mol ·L -1,溶液呈酸性,说明次氯酸电离程度大于次氯酸钠、碳酸氢钠水
解能力,故有c(ClO -)>c(HCO 3-),而HCO 3-电离程度很小,则有c(HCO 3-)>c(CO 32-),B 选项正
确;氯的物质的量是碳的物质的量2倍,该溶液的物料守恒式有:
c(ClO -)+c(HClO)=2c(HCO 3-)+2c(CO 32-)+2c(H 2CO 3),C 选项错误;该溶液的电荷守恒式为c(Na +)+c(H +)=c(HCO 3-)+c(OH -)+c(ClO -)+2c(CO 32-),D 选项错误。
5.从降低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的角度考虑,制取硝酸铜最好的方法是 )
A.铜和浓硝酸反应 B.铜和稀硝酸反应
C.氧化铜和硝酸反应 D.氧化铜和硝酸银反应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 中生成NO 2,B 中生成NO ,C 中生成硝酸铜和水,正确。D 中反应不能发生,答案选C 。
考点:考查硝酸铜制备的判断
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难度不大,试题基础性强,贴近高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能源节约意识。
6.糕点包装中常见的脱氧剂组成为还原性铁粉、氯化钠、炭粉等,其脱氧原理与钢铁的吸氧腐蚀相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脱氧过程是吸热反应,可降低温度,延长糕点保质期
B .脱氧过程中铁作原电池正极,电极反应为:Fe-2e -=Fe 2+
C .脱氧过程中碳做原电池负极,电极反应为:2H 2O+O 2+4e -=4OH -
D .含有1.12g 铁粉的脱氧剂,理论上最多能吸收氧气336mL (标准状况)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吸氧腐蚀是电化学腐蚀,是放热反应。其中铁作负极。A 、脱氧过程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减慢反应速率,延长糕点保质期,错误;B 、脱氧过程中铁作原电池负极,电极
反应为:Fe-2e -=Fe 2+
,错误;C 、脱氧过程中碳做原电池正极,电极反应为:2H 2O+O 2+4e -=4OH -,错误;D 、1.12g
铁粉的物质的量是0.02mol ,铁失去电子先生成亚铁离子,然后与正极产生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亚铁,氢氧化亚铁再被氧气氧化最终生成氢氧化铁,所以整个反应中Fe 失去
0.06mol电子,理论上需要0.06/4=0.015mol的氧气,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0.015mol×22.4L/mol=0.336L=336mL,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电化学腐蚀的判断与计算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i是一种非金属主族元素,其晶体可用于制作计算机芯片
B.工业上由NH3制碳铵属于氮的固定中的人工固氮
C.Cl、Br、I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HCl、HBr、HI水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
D.S、P、Cl得电子能力和它们相应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均依次增强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Si晶体可用于制作计算机芯片,正确;B.氮的固定是指由游离态的氮生成氮的化合物的过程,错误;C.Cl、Br、I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HCl、HBr、HI水溶液的酸性逐渐是增强的,与 …… 此处隐藏:11275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