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南京市各区一模试卷及答案解析更多资料获取,请登录南京爱智康官网nj.jiajiaoban.com
南京中小学辅导 1对1、3人班、8人班http://www.77cn.com.cn
2017南京秦淮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6页,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墨水笔写在答题卷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
一(23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1)几处早莺争暖树,。(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3)独坐幽篁里,。(王维《竹里馆》)(4),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5)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苏轼《浣溪沙》)
(6)学而不思则罔,。(《论语·为政》)(7)相信吧,。(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8)“”,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朱自清《春》)(9)现在常用来表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句子
是,。(出自杜甫《望岳》)
2.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南京的世代先民为我们留存了丰富多彩、mí()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随着岁月的流shì(),许多物质形态的文化创造已固化为珍贵的“文物”。但还有许多非物质形态的文化创造,以迥()然不同的“活态”形式遗存了下来,甚至有的还倔
()强地存活于我们的生活中。
(1)mí()足珍贵(2)流shì()
(3)迥()然不同(4)倔()强
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安乐园清真小吃制作技艺、刘长兴面点制作技艺等已成为省一级的“舌尖上的非遗”。
登陆官网获取更多资料及课程信息:http://www.77cn.com.cn
2016-2017南京市各区一模试卷及答案解析更多资料获取,请登录南京爱智康官网nj.jiajiaoban.com
南京中小学辅导 1对1、3人班、8人班http://www.77cn.com.cn
B.南京白话代表性传承人丁少华正向全市招募小笑星,准备参加“金陵五月风”少儿汇演。
C.专家认为南京剪纸未来的发展,一条路是原汁原味地传承;另一条是结合时代进行创新。
D.老南京们熟悉的《月亮粑粑》等七首童谣,生动活泼,已被收入秦淮区的“非遗”
目录。
4.结合语境,完成填空。(4分)
南京市钟山中学开展“寻找身边的‘非遗’”综合性学习活动,初三(5)班张铭同学和王赫同学积极参与,他们广泛搜集资料,并且有了下面一番对话。
张:我家门口有一家百年老店“老周馄饨店”,他家手工擀出的馄饨皮“薄如蝉翼”,堪称一绝。我正建议老周申报市级“非遗”。
王:这也可以申报“非遗”?
张:当然可以。你看这个表:
手工艺技能
了我的建议,夸我真“来斯”。
王:你真逗。对了,丁少华老师正招募小笑星,你可以打电话130725*****报名。
张:太好了!
王:人太多,报名时要表达出你的强烈愿望,记得说清楚学校、班级、姓名哦。
张:谢谢!我马上就打电话。(语音提示请留言)
“丁老师您好,(2)”
5.诸葛亮曾赞叹南京的山川地貌是“钟山龙盘,石头虎踞”。请用正楷或行楷将这句话抄写下来。(3分)
登陆官网获取更多资料及课程信息:http://www.77cn.com.cn
2016-2017南京市各区一模试卷及答案解析更多资料获取,请登录南京爱智康官网nj.jiajiaoban.com
南京中小学辅导 1对1、3人班、8人班http://www.77cn.com.cn
二(42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6-10题。(16分)
遣兴(其七)[清]袁枚①
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
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多为绝妙词。
[注释]①袁枚:清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所选《遣兴(其七)》是一首论诗的绝句。
6.用自己的话说说袁枚的创作主张。(3分)
牡丹说[清]袁枚
冬月,山之叟担一牡丹,高可隐人,枝柯鄂韡①,蕊丛丛以百数。主人异目视之,为损重资。虑他处无足当是花者,庭之正中,旧有数本,移其位让焉。亡何②,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立枯死。主人惭其故花,且嫌庭之空也,归其原。数日亦死。
客过而尤之曰:“子不见夫善相花者乎?宜山者山,宜庭者庭。迁而移之,在冬非春。故人与花常两全也。子既貌取以为良,一不当,暴摧折之,移非其时,花之怨以死也,诚宜。当其时,新者虽来,旧者不让,较其开孰胜而后移焉,则俱不死。就移焉,而不急复故花之位,则其一死,其一不死。子亟亟焉,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喜而左之,怒而右之。主人之喜怒无常,花之性命尽矣!他日子之庭,其无花哉!”
主人不能答,请具研③削牍,记之以自警焉。
(选自《小仓山房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1月第1版,有删减)
[注释]①鄂韡(wěi):繁盛。②亡何:同“无何”,不久。③研:通“砚”。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再.移之墙()
(2)客过而尤.之曰()
(3)较其开孰.胜而后移焉()
(4)请具.研削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