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基础写作2010级课堂笔记
一、 数字化写作与传统写作比,具有哪些特点?其正面与负面影响有哪些? 特点:1、写作的自由性 2 、身份的隐蔽性 3、制作的原创性 4、传播的快捷性 5 、读写的互动性
正面影响:1 、写作能力的全面性 2、思维空间的开阔性、思维节奏的高速性 3、 对社会问题的参与性、对话性 4 、写作行文过程的非线性
负面影响:1、 计算机高速运动将人的深思、沉思推入了快速的思维运动节奏之中,使思维匆忙化、肤浅化。2 、对网上信息的过度依赖,使文章成为二手资料的拼凑,疏于对原始问题的独立思考,降低了思维的深度和原创性。3、 对复制技术的过度运用,使作者的写作不仅容易抄袭别人,而且也容易抄袭自己的文章;这种“抄袭”主要表现在将自己过去写的文章东拼西凑地复制、粘贴,使文章内部气脉不通、缺乏文章有机性。4 、人一旦上机,就被推入机器高速运动的机械流,无法对已成文本进行字斟句酌的文章修改;要真正认真地进行文章修改,必须将文章输出来,进入静态的、深思的修改状态。5、 电脑写作的绝对终态性、非过程性,无法保留文章的初稿,数次修改稿的稿本,这样就无法保留写作的阶段性思维水平和状态,无法对几个稿本进行比较、选择,影响精品的产生。
二、 为什么说“写作是一个系统”?
1、从静态角度考察,构成这一系统的有四个要素:第一,目的要素,是系统的核心。第二,质料要素。第三,创造要素,这是写作系统的动力。第四,形式要素,这是系统的外在表现。以上四个要素构成了写作大系统
2、从动态角度考察,写作是个运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前写作阶段。第二,显写作阶段。第三,外写作阶段。第四,后写作阶段。以上四个阶段既密切相连,又交叉反复,形成完整的写作运动过程。
三、 能否说作者就是写作主体?为什么?
1、写作主体就是进入写作思维、写作行为中的人,是相对于客观世界的作者。严格地说,衡量一个人是否成为写作主体,从以下三个方面考察:第一,是否具有明确的写作主体意识,即是否具有自觉性、独立性。第二,是否能主体性地驾驭写作行为,即是否具有能动性、创造性。第三,能否积极、持久地进行写作,即是否具有实践性、自由性。
2、写作学中的写作主体一般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作者:第一,作者是中性的判断,缺少主体独立和自觉的品格。第二,作者是静态的称谓,缺少主体积极和主动的姿态。第三,作者是客观的定位,缺少主体实践和自由的特性。
四、写作主体的修养主要包括哪几方面?
1、思想修养。表现: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高尚的人格、文德和文风。
2、文化修养。表现:渊博的学识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
3、生活积淀:生活的广度,生活的深度,生活的密度。
4、审美素养
五、写作主体的基本能力有哪些?
观察能力、感受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
六、人类的观察大体可分为哪几种?
根据观察目的动机,把握方式和心态特征的不同,观察可分为科学观察和艺术观察、实用观察。
七、常用的观察方法有哪些?
1、公开观察和隐蔽观察2、随机观察和专一观察3、定位观察和移位观察4、整体观察和局部观察5、比较观察和反复观察
八、人类的思维方式有几种?
从思维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以及思维活动的状态等方面,可分为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
九、何为思维能力?
所谓思维能力,就是人们在思维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间接、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信息加工能力或个性心理特征,是大脑运用思维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地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能力。它包括分析与比较能力,抽象与概括能力,理解与判断能力,演绎与归纳能力等。
十、想象可分为几种?
按照对表象加工处理的思维方式和形成过程、最后成果来划分,想象可以分为再造性想象、创造性想象和幻想。
十一、想象与联想在写作中有何作用?如何培养想象能力?
1、对写作材料进行扩展丰富和具象化。2、开拓思路,活跃文思。3、加深作者对事物的认识,深化主题。4、塑造艺术形象,使文章表达更艺术、更形象、更富有特色。
1、善于储备丰富的表象资源。2、善于培养展开想象的能力。3、养成善于展开联想和想象的习惯。4、善于进行想象能力的训练。
十二、何谓缺乏性写作动机?何谓丰富性写作动机?
1、“缺乏性写作动机”是指基于在生存中的某种缺乏或痛苦而产生的动机,以排除缺乏和破坏、避免或逃避危险和威胁的需要为特征。写作的“缺乏性动机”,不是物质的缺乏,而是精神上、心理上的缺乏。
2、“丰富性写作动机”是与“缺乏性写作动机”相反的、寻求满足和刺激的动机,是以经验享乐、寻找新奇、有所成就和创造这些欲望为特征的。
十三、主旨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1、主旨是文章的统帅。主旨在文章中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文章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语言的遣用以至标题的拟定,文章的谋篇布局,都要以它为准绳。
2、主旨决定文章价值。一篇文 …… 此处隐藏:817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