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现代林业 打造生态林西 共建和谐文明 作者:任海
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05期
摘 要:生态文明是生产力发达,社会进步的产物,是现代林业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标志和现实体现。加强生态文化建设是促进生态文明的主要手段,是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现代林业建设中,突出抓好生态文化建设,对于推进现代林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林业 生态县 生态文明 现状 问题 对策
林西县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北部,北依大兴安岭余脉,南临西拉沐沦河,西与克什克腾旗毗邻,东与巴林右旗接壤。全县总面积3 933平方公里,属中低山区,境内山脉为大兴安岭支脉,最高海拔1 879.2米,最低海拔670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与平川过流大多较平缓,呈现现群山绵延,河谷平川逶迤其间的地貌特征。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风沙干旱严重,雨热同季,降水少而集中,日照充足,土地总面积584.6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06万亩,林地面积285万亩,特殊地理位置,生态区位重要,生态脆弱也是我县的基本县情之一,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成为加快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要实现林西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今年1月11日,县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新一届政府把“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作为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之一,提出要按照优先保护、积极治理、合理开发、集约利用的原则,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强化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大生态保护与建设力度,继续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国家重点公益林、自然保护区建设、水土保持和湿地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十二五”期间,全县预计完成营造林面积45万亩,退耕还林还草30万亩,种植果树10万亩,嫁接大扁杏30万亩,到201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45%左右,风蚀沙化土地治理率达到80%以上,湿地保护面积保持在12万亩,推进“生态林西”建设,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林西山川秀美、绿色和谐。
一、林业在生态县和生态文明建设中起着决定性和不可替代作用
林业在生态建设中承担着提供生态产品、物质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的艰巨任务。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林业既要承担起生态建设的重任,又要当好生态文化建设的先锋。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主体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说,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发挥着核心作用。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林业要承担起生态建设的重任,当好生态文化的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