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2.3 世界的地形(第1课时)学案 湘教版 (3)
世界的地形(第1课时)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组别_______等级_______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并会区别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和两大著名山脉带。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判别五种基本的地形类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判别家乡当地地形类型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感悟知识,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挑战一:正确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
(一)自学(要求:自学课本第33页的内容认真作答以下问题并在课本标注重点,小组准备展示)
1、地表各种的形态总称。
2、地面某一点高出的叫海拔,也叫绝对高度。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的叫相对高度,即两个地点之间
的。
3、读图:A点的海拔约为米,B点的海拔约为米,E点的海拔约为米,AB两点的相对高度是米,DE两点的相对高度是米。
(二)展示(要求:由1个小组展示自学主要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质疑和补充。)(三)点拨训练(成员思考半分钟后小组长整合答案,小组代表进行竞争展示)
1、老师身高168厘米,那么老师的这个身高数据是海拔还是相对高度?
2、请一位同学上台,询问同学身高158厘米,跟老师的168厘米相差10厘米,那么这个10厘米是海拔还是相对高度?
3、死海—400米,那么这个—400米是海拔还是相对高对?
4、你还能列举出其他表示海拔和相对高度的例子吗?
七年级地理上册 2.3 世界的地形(第1课时)学案 湘教版 (3)
挑战二:掌握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一)自学(要求:自学课本第34-35页的内容认真作答以下问题并在课本标注重点,小组准备展示)
1、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哪五种基本类型?
3、结合地图册掌握世界两大主要山脉带地图册是你学习地理最好的伙伴!补充说明:山脉和山系的区别
山地,属地质学范畴,地表形态按高程和起伏特征定义为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差200米以上。地球陆地的表面,有许多蜿蜒起伏、巍峨奇特的群山。
山脉是指沿一定方向有规律延伸分布,包括若干条山岭和山谷组成的山体,因像脉状而称之为山脉。
山系,是指在成因上相互联系并沿一定走向延伸的许多条山脉的总称。
北美洲的山脉
一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南美洲的山脉
太平洋东岸自北向南纵贯南、组成的山系世界主要山脉带北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
二是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亚洲的山脉
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欧洲的山脉
非洲的山脉
4、观察世界地形图,你能说出下列“世界之最”吗?小组内一起交流分享吧。
七年级地理上册 2.3 世界的地形(第1课时)学案 湘教版 (3)
(二)展示(要求:由1个小组展示自学主要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质疑和补充。)二、合作探究让你们的思维碰撞一下,激起智慧的火花吧!
(要求:成员先自己思考,然后小组合作,对问题进行探究,整合最优答案。)
探究一:你能用自己的一只手分五次演示五种基本地形吗?
探究二:运用你所学的上述知识,判断下图中A、B、C、D、E各点所在地形区分别属于哪一种地形类型?(请标注在图上字母位置)
探究三:
根据所学,判断我们家乡的地形是什么,这种地形对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我们临市青州市却山地林立,那么这种地形对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
三、达标训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要求:认真规范、独立完成习题,注意知识与方法的应用,A组为必做题考察基础知识,B组为选做题注重能力提升)
A组:1、下列对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面广阔平坦的一定是平原
B.地面连绵起伏的一定是山地
C.高原相对高度大,但海拔低
D.盆地是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
2、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世界陆地表面最低点死海湖面海拔约为-400米,
七年级地理上册 2.3 世界的地形(第1课时)学案 湘教版 (3)
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是()
A.8444.43米
B.9244.43米
C.8848.43米
D.8808.43米
3、下列地形区与所在的大洲组合正确的是()
A.亚马孙平原——南美洲
B.安第斯山脉——非洲
C.阿尔卑斯山脉——北美洲
D.青藏高原——欧洲
4、小丽这样描述她的家乡“远处是坡度和缓的小山丘,上面种满了各种果树”,小丽的家乡地形是() A、山地 B、丘陵 C、高原 D、平原
B组:读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回答问题
(3)图中A地海拔为______米,B的海拔高度为______米,AB两地相对高度为______米.(4)孔子曾“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其实泰山海拔只有1545米,因为它矗立在华北平原上,与周围相比,______很大,才显得特别雄伟而有气势.
四、自我反思
通过本节的复习,你收获了什么?(可以是有关知识的学习、学习方法的总结)你认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中,哪些是在你检测训练中容易出错的?请你总结在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