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形
⒈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⑵公路发展很快,在交通运输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形成覆盖全国全部2000多个县市和绝大多数乡、镇的庞大公路网,1992年通车里程达105.7万千米,通往西藏的有新藏公路、川5、
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1、地理背景:
⑴特征:①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②千沟万壑,支流破碎
⑵脆弱的生态系统:①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a.地理位置特殊,多处过渡地带b.人类的不合理开发:毁林开荒、陡坡垦耕、草地垦耕)②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困难 ⑶尖锐的人地矛盾:恶性循环 2、问题和解决措施: ⑴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①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
②地形:从平原向山地过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
③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 ④土壤:由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蚀能力低
人为原因:①毁林开荒 ②过度樵采 ③轮荒—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④开矿
⑵整治措施:
①退耕还林、还草: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因地制宜营造防护林、
经济林、薪炭林、用材林
②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③加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工程措施—打坝淤地,平整土地,修筑梯田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
农业技术措施—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
④开矿时要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大力开发复垦工作
3、发展农业自然条件评价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利:位于暖温带,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
不利:①位于半干旱区,降水稀少②低温时间长③春季气温回升快,春旱④土壤贫瘠⑤沟壑纵横,不利于连片耕作
可持续发展:①控制人口 ②退耕还林还草,保护生态环境 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④加大科技投入,倡导绿色、生态农业 ⑤调整农业结构,建立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谷子、小麦、优质苹果
城市新区的发展-以上海浦东为例
1、背景:
上海市的发展:①优越的区位条件(便捷的交通;广阔的腹地;高素质的劳动力;充足的农
副产品供应)②城市规模的扩大
上海市面临的城市问题:①道路狭窄、交通拥堵;②居住拥挤;③绿地面积小,环境质量差;
④用地紧张
2、浦东新区的规划和开发:
开发条件:①解决上海市发展所面临的城市问题;
②以浦东开发为龙头,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城市规划:①浦东新区分为城市化区和非城市化区两部分;②浦东新区采取轴向发展与综合
组团相结合的布局形态;③通过多种交通工程,把浦西和浦东联系起来;④把浦东建成花园式城市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