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卷第 2期 7Vo . 7 N0. 12 2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 n lo ig in o lg o r a fP n xa g C l e u e
2 1年 4月 00A pr 201 . 0
主体间性理论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启示李青‘
(西师范大学,西桂林 5 1 0 )广广 4 0 0
摘
要: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何加强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实效性,为教育工作者随如成
日益关注的重要课题。主体问性具有哲学本体论的意义,根源存在于生存本身,强调把自我不能看成彼此孤立的其它个体,是看成与其他主体的共在,是一种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方法,构建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富教育内而它对丰容、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都有重要现实意义。笔者试着从主体间性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启更示方面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主体间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示启中图分类号: 4 G6 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O 7 9 4 ( 0 0 0—0 1—0 1 0~ 19 2 1 ) 2 0 4 3
’
一
、
主体间性理论的概述
系,他认为,主体间性的存在依据在于人的生存本身,因为“此在的世界是共同的世界。‘之中’是与他在就人共同存在。人的在世界之内的自在存在就是共同他此在。“在自己本来就是共同存在。此在本质上是”此共在。所以,此在”可能单独、立的存在,共在”“不孤“在生存论上规定着此在。此在之独在也是在世界中共
主体问性的英文名称为“nes bet i”被中 itru jci t。 vy国学者作为理论术语翻译过来,对应词除了“体间主性”,有“外还主体际性”“观际性”“、主、主体通性”,
“主体性”共以及“互主体性”交等等。从汉语言来看, 其表面的解释就是“主体之间的”“于主体之间在、位的”也就是指事物处于主体之间的一种形态。,但是作为严谨的哲学术语,这显然不能得其要义。主体间性 (ne- s bet i )西方一些哲学 itr u jci t是 vy
在。海德格尔
认为主体间性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共在,是我与他人之间生存上的联系,我与他人对是同一客观对象的认同。现代西方哲学中哲学解释学@
家为摆脱主体性的困境和危机而提出的。国现象学德哲学大师胡塞尔在《卡尔的沉思》,次提出主体笛中首
的代表德国著名哲学家汉斯一齐奥尔格 达默尔伽从哲学解释学的角度来阐释主体问性,为主体间性认
间性一词。他认为,主体问性是指在自我和经验意识之间的本质结构中,自我同他人是联系在一起的,
是对解读活动中作者与读者之间非共时性的沟通。因此,在哲学解释学框架内,主体间性理论主要表现为文本的解读,现为理解、话和沟通问题。表对马丁 布伯对“主体间性”的开拓,于他认为在
因此为我的世界不仅是为我个人的,也是为他人的, 是我与他人共同构成的。在胡塞尔看来,主体性意味
着自我,主体问性则意味着自我共同体。胡塞尔认而为主体性原则带有个体主义、自私自利的倾向,主而体间性原则包含有集体主义、助互利之意,互因而极力主张主体间性原则。 ①
主体性的“我一它”系是非本质的关系,主体问性关而
的“我一你”系是本质的关系,从“关应我一它”走向“一你”④我。
哈贝马斯认为主体间性问题是交往行动理论的核
海德格尔则试图以存在论的思维认识方式取代认识论的思维方式,更关心我与他人之间生存上的联
心问题。认为主体间性是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所形成他的道德同情、精神沟通、主体的相互“理解’“与共识”。
收稿日期: O O 3 1 2 1—O—2
作者简介:青 (9 5 )女,西钦州人,士,究方向:想政治教育。李 18一,广硕研思
第 2期
李青:主体间性理论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启示
5 1
基于以上理论观点,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我
与教学活动,与教师的相互尊重、任、作中全面在信合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其次,注重师生相互间的交流,进理解。增哈贝马斯认为人与人之间想要拥有“识”就必须进行交共,往,而在交往、从交
流中增进理解,达成共识。交流是
来理解主体间性的含义: 首先,主体间性具有哲学本体论的意义,因为主体与主体相互联系、互依存、同发展是现实世界相共的客观现象,主体问性形态在不同的实践领域里有不同的表征,认知实践中的认同与理解,生产实践如在
手段,解是目的。理解是个体对意义精神化领悟的理 最高境界,一种人与人之间对话产生的“是相互承认” 和“互信任”“同过程”同样,育也是整体相的认。“教的、动态的过程,是人与人的主体间的灵与肉的交流活动。@因此,们必须打破传统的“向输出”即”我单 “讲你听”我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实现师生之间双向交流,达到精神的构建和意义
中的协作,在道德及情感实践中的关爱,日常实践在
中的互动等。因此,主体问性具有哲学本体论的意义,其根源存在于生存本身。
其次,主体问性是一种关系,自我与他人、体即个与社会的关系。主体间性不是把自我看成单子式的个体 (莱布尼茨所称,人是单子,如个是彼此孤立的 )而,
是看成与其他主体的共在。 最后,主 …… 此处隐藏:3737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