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二级建造师《施工管理》单选题练习
1.建设项目规模的合理选择关系到项目的成败,决定着项目工程造价的合理与否。影响项目规模合理化的制约因素主要包括(C)。
A.资金因素、技术因素和环境因素
B.资金因素、技术因素和市场因素
C.市场因素、技术因素、环境因素和建设规模方案比选
D.市场因素、环境因素、资金因素和建设规模方案比选
【解析】建设规模又称项目生产规模,是指项目在其设定的正常生产营运年份可能达到的生产能力或者使用效益。在项目决策阶段应选择合理的建设规模,以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制约项目规模合理化的主要因素包括:①市场因素;②技术因素;③环境因素;④建设规模方案比选。
2.项目建设规模确定中需考虑的首要因素是(B)。
A.技术因素
B.市场因素
C.环境因素
D.建设规模方案比选
【解析】市场因素是确定建设规模需考虑的首要因素,具体表现为:①市场需求状况是确定项目生产规模的前提;②原材料市场、资金市场、劳动力市场等对建设规模的选择起着不同程度的制约作用;③市场价格分析是制定营销策略和影响竞争力的主要因素;④市场风险分析是确定建设规模的重要依据。
3.制定营销策略和影响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是(A)。
A.市场价格分析
B.项目产品的市场需求状况
C.原材料市场、资金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D.市场风险分析
【解析】市场价格分析是制定营销策略和影响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市场价格预测应综合考虑影响预期价格变动的各种因素,对市场价格
做出合理的预测。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可选择采用回归法或比价法进
行预测。
4.项目合理建设规模的确定方法不包括(D)。
A.盈亏平衡产量分析法
B.平均成本法
C.生产能力平衡法
D.市场规定
【解析】项目合理建设规模的确定方法包括:①盈亏平衡产量分析法。通过分析项目产量与项目费用和收入的变化关系,找出项目的
盈亏平衡点,以探求项目合理建设规模。②平均成本法。最低成本和
最大利润属“对偶现象”。成本最低,利润最大;成本最大,利润最低。可通过争取达到项目最低的平均成本,来确定项目的合理建设规模。
③生产能力平衡法。在技改项目中,可采用生产能力平衡法来确定合
理生产规模。④政府或行业规定。为了防止投资项目效率低下和资
源浪费,国家对某些行业的建设项目规定了规模界限。投资项目的规模,必须满足这些规定。
5.建设地区选择和建设地点选择这两个阶段的关系是(B)。
A.并列关系
B.递进关系
C.互动关系
D.无关系
【解析】一般情况下,确定某个建设项目的具体地址(或厂址),需要经过建设地区选择和建设地点选择(厂址选择)这样两个不同层次的、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工作阶段。这两个阶段是一种递进关系。其中,建设地区选择是指在几个不同地区之间对拟建项目适宜配置在
哪个区域范围的选择;建设地点选择是指对项目具体座落位置的选择。
6.对于铁矿石、大豆等初步加工建设项目,在进行建设地区选择
时应遵循的原则是(D)。
A.靠近大中城市
B.靠近燃料提供地
C.靠近产品消费地
D.靠近原料产地
【解析】建设地区的选择应遵循靠近原料、燃料提供地和产品消费地的原则。但这一原则并不是意味着项目安排在距原料、燃料提
供地和产品消费地的等距离范围内,而是根据项目的技术经济特点和
要求具体对待。例如,对农产品、矿产品的初步加工项目,由于大量
消耗原料,应尽可能靠近原料产地。
7.项目建设地区的选择应遵循的原则是(B)。
A.距原料、燃料提供地和产品消费地等距离范围内
B.工业项目适当聚集
C.工业项目尽可能高度集聚
D.工业项目适当分散
【解析】在综合考虑各种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建设地区的选择要
遵循两个基本原则:①靠近原料、燃料提供地和产品消费地的原
则;②工业项目适当聚集的原则。
8.工业项目的过度聚集会导致(B)。
A.使原料、燃料和产品的运输距离增大,流通中的劳动耗费增加
B.工业聚集带来的“外部不经济性”的总和超过生产集聚带来的利益
C.增加了城市农副产品供应的费用
D.大量的生产和生活排泄物集中排放,势必造成环境污染
【解析】当工业聚集超越客观条件时,会带来许多弊端,促使项目投资增加,经济效益下降。主要是因为:①各种原料、燃料需要量大增,原料、燃料和产品的运输距离延长,流通过程中的劳动耗费增加;②城市人口相应集中,形成对各种农副产品的大量需求,势必增加城市农副产品供应的费用;③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增,在本地水源不足时,需要开辟新水源,远距离引水,耗资巨大;④大量生产和生活排泄物集中排放,势必造成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为保持环境质量,不得不增加环境保护费用。当工业集聚带来的“外部不经济性”的总和超过生产集聚带来的利益时,综合经济效益反而下降,这就表明集聚程度已超过经济合理的界限。
9.厂区选址时,地形力求平坦而略有坡度是为了(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