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全年招聘分析报告(给力版)本人作品,谢绝传阅。
2011(上半年度)招聘分析报告
第一项 招聘工作概况
一、 招聘小组人员组成及分工情况 序号 人员 分工 职责
初试 基本条件审查,各项外在信息的收集
1 HRA
部门直属主管 复试一 技术资格审查 2
部门负责人 复试二 任职资格审查 3
复试三 综合能力考察 4 HRM
终试 确认是否入职 5 BOSS
6
二、 招聘工作一般流程
备注
2012全年招聘分析报告(给力版)本人作品,谢绝传阅。
第二项 招聘数据汇总
一、 基础数据统计
数量与质量评估参数说明: 1、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 2、面试比=面试人数/应聘人数×100% 3、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
4、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 5、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
总成本效用计算:
1、总成本=网络招聘费+现场招聘费
2、网络招聘费=(3000元/12月)*5月=1250元(3月—8月) 3、现场招聘费=2000元*1次=2000元
4、总成本效用=18人/(1250元+2000元)=0.55%
2012全年招聘分析报告(给力版)本人作品,谢绝传阅。
1、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 2、面试比=面试人数/应聘人数×100% 3、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
4、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 5、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
数量与质量评估参数说明:
2012全年招聘分析报告(给力版)本人作品,谢绝传阅。
数量与质量评估参数说明: 人均招聘成本计算 1、单位耗时:该岗位招聘所需工作日 2、人均招聘成本=总招聘成本/录用人数
1、总招聘成本=1250+2000=3250元 2、人均招聘成本=3250/18=181元
备注:
1、 仅统计根据招聘申请流程报上来的岗位;
2、 按照流程上报,但人员通过非招聘途径录用的岗位不统计在内; 3、 因为新入职人员离职造成二次招聘的数据不统计在内; 4、 各地分公司的招聘数据不统计在内;
5、 招聘成本仅统计网络招聘包年费和招聘会费用,其他费用(工资、广告费、交通费等)不包括在内; 6、 因产品一部招聘正在进行中,核算招聘成本时不统计在内。
2012全年招聘分析报告(给力版)本人作品,谢绝传阅。
第三项 招聘工作分析
一、概述
CU 2007年度招聘工作从3月初开始,之前因配合公司经营战略调整,从2006年下半年起招聘工作一直处于半停顿状态,此种状况持续到06财务年度止仍未有改变。
07财务年度始,关于本年度的招聘计划及相关部门的招聘需求仍在酝酿中,云深不知处。考虑到年前的招聘氛围以及XXX总裁在06年终大会上关于人员控制的讲话,对07财务年度招聘工作的整体预计是:严控招聘人数,主要为关键项目和关键岗位补充人员,淘汰冗员,尽量少而精。
07年3月始,各部门招聘需求集中上报,尤以管理培训中心、技术中心、营销管理总部、系统集成事业部、市场部为主,岗位数达19个,计划招聘人数达33人,通过精简(1、类似岗位压缩为一个,减少招聘人数,比如培训主管和培训师,档案管理和培训助理,软件开发项目经理和软件开发工程师,GIS产品经理和GIS开发工程师;2、删去研发部实习生等岗位。),岗位数为12个,计划招聘人数为26人。
07年4月中旬以后,公司再次对招聘工作进行严格控制,之前已经发布的岗位陆续停招,其后发布的岗位包括:
1、 管理培训中心新增6个岗位,计划招聘人数10人(该招聘人数已压缩); 2、 医药事业部美工岗位,计划招聘人数1人(已结束); 3、 产品一部软件工程师岗位,计划招聘人数2人;
4、 产品二部新入职人员离职,进行二次招聘,人数1人;
5、 研发部DBA工程师和研发工程师岗位,计划招聘人数待定; 6、 总裁办实习生岗位,计划招聘人数2人。
二、基本分析
分析:
a. 网络招聘整体发布效果较差,与发布的岗位多为专业技术类职位有关; b. 事务类岗位和基础岗位应聘比较高,网络是招聘该类职位的有效渠道;
c. 管培的几个职位偏冷门(比如课件策划),或者岗位要求较高(比如运营总监、技术总
监),发布效果欠佳。
2012全年招聘分析报告(给力版)本人作品,谢绝传阅。
备注:因招聘渠道单一,取样时间段较短,取样数量有限,很多职位都没有招到合适人选,上述录用比与所招聘人员质量之间只存在理论上的相关关系,相关性较低,因而仅供参考。
3、招聘完成比分析:46%,不及格!
a、 薪资仍然是求职者寻求新职位的主要动因,提出的薪资要求通常比原公司高20%左右; b、 公司薪资水平处于市场中位数(即一大堆差不多的公司挤在一起的意思,不等于甚至低
于50%水平),竞争激烈;
数量与质量评估参数说明:
1、试用期通过率=过试用期人数/(试用期限已到人数-主动离职人数)×100%
2012全年招聘分析报告(给力版)本人作品,谢绝传阅。
三、SWO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