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2017年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19)

时间:2025-07-05   来源:未知    
字号:

密的考试方法使想要以此作为进身之阶的知识分子把一生的宝贵时光都投入到准备和参加科考之中。

科举考试的内容是八股取士,而且命题越发不合理,这使广大士子只能以应付这些形形色色的题目为务,不仅经世致用之学不能顾及,就是四书五经经义及文史书籍也不能基本弄懂。即使考中科举者,也多无真才实学。

而科举制度的腐败营私舞弊,又使一些家境优越但却不学无术的人通过金钱交易或凭借门第出身取得功名,这进一步阻碍了有用人才的选拔工作。

②清末科举制度使学校教育完全沦为科举的附庸,科举考什么,学校教育也跟着注重什么,这使学校教育完全屈从于科举的要求,在学校完全成为科举的预备机关的情况下,科举制度本身的种种缺点和弊端,也就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科举考试的内容局限于儒家的几部经典章句,考试方法又注重死记硬背。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学校的教学工作也就重文辞少实学,重记诵不求义理,充满了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的恶习。这阻碍了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和新的教育教学形式的引进,阻碍了中国学校教育的近代化过程。

同时科举考试把读书、应考和做官三件事紧密联系起来,科举成了封建知识分子进入官场的阶梯,成为他们取得高官厚禄权势的最好门路。这种人生哲学支配了学校教育,严重影响着一般知识分子的思想。

③清末科举制度败坏了社会风气,科举考试的最终取舍权是由封建统治阶级所决定的,录取标准义多少以权势门第为转移,这使科举制度在其最初产生之时就为营私舞弊、贪污受贿打开了大门,而到了清末这种情况愈演愈烈,严重败坏了整个社会的风气。广大士子为了能够被录取,想尽一切办法去打通关节、抄袭作弊,这使得科举考试、整个官场和全社会都弥漫着这样一种贪污腐化之风,对社会的发展极为不利。

16.比较中国近代教育的“中体西用”与日本教育的“和魂洋才”之差异。

【答案】“中体西用”与“和魂洋才”分别是中国和日本对待外来文明总的态度,体现在教育方面尤为显著。洋务派与日本维新派在教育方面都花了较大的力气,然而,起点不同,具体的政策不同,所产生的社会效果相差也很大。

(1)“中体西用”与“和魂洋才”的涵义

“中体西用”是指在保存或维护中国古老的精神文明的前提下学习或仿效西方的物质文明。“和魂”即以口本大和民族精神为特征的民族文化,“洋才”即以西方国家文化、科技为特征的现代西方文化。简言之,就是东洋精神、西洋技术。

(2)“中体西用”与“和魂洋才”在教育上的差异

尽管中日两国当时提出了类似观点,但具体贯彻在教育上却有着差别。“和魂洋才”与“中体西用”之间的差异具体表现在:

①“中体西用”中,“中体”和“西用”在本末、主辅、重轻地位上是不同的,“中学其本也,西学其末也,主以中学,辅以西学”;而在“和魂洋才”中,“和魂”与“洋才”二者处于平等地位;

2017年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19).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