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安全生产技术《第四章 安全人机工程》课后练习题
总分:146分 及格:0分 考试时间:1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有,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以下不属于视错觉现象的是( )。
(2)现代生产中应用最多的人机系统是( )控制的人机系统。
(3)人体各部分出力大小的参数,如握力、拉力、推力、推举力、转动惯量等是人体特性参数中的( )参数。
(4)劳动强度指数工>25为“很重”体力劳动,其劳动强度是( )。
(5)机械失效安全要求机械设计者应该在设计中考虑到当( )时不出危险。
(6)机械设计本质安全要求设计者必须考虑到人在( )情况下不会触及部件,而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接触到,例如登着梯子对机械进行维修等情况。
(7)由于人的生理心理因素的限制,人对刺激的反应速度是有限的。一般条件下,反应时间约为( )S。
(8)( )事故发生的频率最高,约占机械伤害事故的47.7%。
(9)安全人机工程在所研究的诸多因素中,主要是研究( )的关系。
(10)人体( )分钟内能供应的最大氧量称为最大耗氧量。
(11)安全人机工程是运用人机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 )系统,并使三者从安全的角度上达到最佳匹配,以确保系统高效、经济运行的一门综合性的边缘科学。
(12)关于两人监控人机系统的可靠度说法正确的是( )。
(13)暗适应是指人从光亮处进入黑暗处,开始时一切都看不见,需要经过一定时间以后才能逐渐看清被视物的轮廓。暗适应的过渡时间较长,约需要( )min才能完全适应。
(14)故障率持续走高发生在( )。
(15)通常在产业系统中,故障安全结构大多为消极被动式结构,即( )。
(16)以下有关故障诊断与状态监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2006年考题
)
(17)一般情况下,机器的可靠性( )人的可靠性。
(18)在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中,及时而正确地掌握( )是进行诊断的先决条件。
(19)由于负荷条件和环境因素随时间而变化,所以可靠性也是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并且随时间的增加,可靠性( )。
(20)在人机系统中( )始终起着核心和主导作用。
(21)让劳动者计算一定难度的数学题,观察并比较劳动前后其完成的时间和正确率或测验劳动者记忆力的变化,这是采用( )方法测定疲劳程度。
(22)( )是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中心,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
(23)眼睛能承受的可见光的最大亮度值约为( )cd/m<SUP>2</SUP>。
(24)下列不属于视错觉的是( )。(2006年考题
)
(25)“误操作时,其机器和人身均是安全的”反映了现代机械安全具有( )的特性。
(26)通过测验劳动者记忆力的变化,来进行疲劳测定的方法是( )。
(27)后备冗余法是配备两个以上相同单元来完成同一系统的并联系统,( )。
(28)体力劳动强度按劳动强度指数大小分为( )级。
(29)系统或产品在规定条件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叫做( )。
(30)系统自动保险,就是( )进行操作,也能保证安全,不受伤害或不出故障。
(31)即使是外行不懂业务的人或不熟练的人进行操作,也能保证安全,不受伤害或不出故障,这是采用了( )。
(32)明适应是指人从暗处进入亮处时,能够看清视物的适应过程,这个过渡时间约需( )min。
(33)人机系统的整体可靠性原则是指:从人机系统的整体可靠性出发,合理确定人与机器的( ),从而设计出经济可靠的人机系统。(2006年考题
)
(34)故障诊断的中心工作是( )。
(35)安全系数是指( )在理论上计算的承载能力与实际所能承担的负荷之比值。
(36)故障率是指工作到t时刻尚未发生故障的产品,在该时刻后( )时间内发生故障的概率。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1)人在人机系统中主要功能有( )。
(2)符合视觉的运动规律的有( )。
(3)在生产实践中常会出现以下不安全情绪( )。
(4)现代机械安全应具有的特性是( )。
(5)机械安全的友善性是指( )。
(6)机械设计本质安全的内容有( )。
(7)( )是提高可靠性的关键,即产品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其结构越简单越好,因为这时零件数少了,发生故障的机会就少了。
(8)表面缺陷探伤技术有( )。
(9)人体特性参数包括( )。
(10)在全自动化控制的人机系统中,( )。
(11)安全系数的提高方法有( )。
(12)人机系统完成一次功能循环,需要( )。
(13)减少人的反应时间的途径有( )。
(14)人体特性的基本参数是( )。
(15)在车间内对机器进行合理的安全布局,可以使事故明显减少,布局时要考虑的因素是 …… 此处隐藏:2227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