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超过2700m,由紫红色粗碎屑岩、细碎屑岩、火山碎屑岩,火山熔岩及少量岩屑灰岩组成。以火山岩作为标志层,可进一步细分出组一级地层单位:南美组、洪帽组、临高组、报万组。
海南岛的地貌类型多样,主要是山地、台地和平原,其中海拔1000m一下的台地、平原占全岛面积的近三分之二,主要分布在北部和沿海。北部台地较广,其地层与构造和雷州半岛一致,据报察,两地原本相连,后来中间发生断层,陷落成宽约27km、平均深60m的琼州海峡,所以两地合称“琼雷台地”。海南山地集结于中部偏南,面积1056.8亩,约占全岛面积的五分之一。由667座海拔超过1000m中山及部分低山高丘组成。整个山地可以以万泉河—昌化江谷地划界分为东西两半,东半部主要由东北—西南走向的五指山、青春岭、马咀岭及其东南侧东走向的七指岭、三角山、吊罗山、牛上岭等组成:西半部东西走向的山脉有两列,一列为黎母岭、鹦哥岭、马或岭、猕猴岭和尖峰岭:另一列为西北部的雅加达岭、坝王岭和仙婆岭。群山环抱,形成多尖顶的丛状山地,其中以五指山为最高,它是海南山地的核心,三大河流(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的发源地和分水岭。岛内主要河流成辐射状,向四方分流入海。南渡江313公里,为岛上最大河流,海南山地属花岗岩穹窿体,经长期侵蚀切割和构造运动,展状地形明显,山间盆地发育。
山地边缘分布着许多大小盆地,各盆地之间分布着海拔500m一下的丘陵盆地,内部多为相对高度50—80m由花岗岩或砂岩组成的低丘台地,这些丘陵盆地由于依山靠水,已成为发展橡胶等热带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