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同),颗粒较细,含植物根系和虫孔;中部马兰黄土堆积超过33m,浊黄色(10YR6Π4),颗粒较粗、疏松,中间夹有薄层的深色古土壤层;末次间冰期古土壤堆积厚度约8m,浊黄棕色(715YR5Π4),有4层古土壤,最下层的古土壤发育最好,颗粒较细、结构紧密。对该剖面进行了探槽采样,取得热释光和光释光年代样品6个,对于全新世和末次间冰期古土壤层按5cm间距采样,马兰黄土按10cm间距采样。样品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测试。年代学样品同时进行热释光和光释光两种方法测年,磁化率用英国Bartington公司生产的MS2磁化率仪测量,CaCO3测量用气体法,粒度用英国Malvern公司生产的Mastersize-S激光粒度仪进行测量,采用了较为彻底的前处
[18]理方法。对初步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时发现,马兰黄土堆积的古气候代用指标有一些异常值,考虑到马兰黄土披覆较厚,可能是野外探槽较浅的缘故。2000年夏天,
对土巷道剖面的马兰黄土段进行了重新采样,这一次的探槽的深度超过215m,对所取得的样品再次进行测试,土巷道黄土剖面(图2)由两次工作综合而成
。
图2 西宁土巷道黄土剖面岩性、热释光和光释光年龄以及磁化率、
CaCO3含量和粒度随深度的变化
1.黄土 2.古土壤 3.弱发育古土壤 4.热释光年龄 5.光释光年龄
Fig.2 Stratigraphy,thermoluminescence(TL)andopticallystimulatedluminescence(OSL)dates,
magneticsusceptibility,CaCO3contentandgrain2sizevariationswithdepthoftheloess
profileofTuxiangdao,X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