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县人民医院2011-2015年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
2011-2015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卫生工作总部署,坚持履行“救死扶伤、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职业道义责任和职业政治责任不动摇,实现县医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时期。特别是2011-2013年前3年,是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加强医院基础管理,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完善管理运行机制,实现内部有效治理的关键时期。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卫生工作总部署,在对发展形势与面临问题深入分析基础上,结合宁化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制定县医院中期发展规划。
一、医院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医院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过去的五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要素禀赋新提升和事业发展新跨越的不平凡的五年。坚持以高新技术和管理创新为依托,“两硬两软”(基础设施、技术设备;制度环境、文化氛围)构筑闽赣边界中部医疗服务大平台,加速向高端医疗服务与常见病诊疗相结合的更高水平区域性医院发展,在为闽赣边界中部人民群众提供更好健康保障的同时,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撑。
1、基础设施改造取得显著成效
继传染病防控隔离区改造之后,新建传染病防控限制区综合楼,改建数字影像诊断中心、基因扩增实验室、血液透析治疗中心和妇产科新病区,整理绿化院内环境,基础设施改造取得显著成效。拆除旧门诊楼,新建门诊综合大楼完成规划设计并摆上建设日程。
2、技术设备引进迈出重要步伐
引进磁共振成像系统、数字胃肠摄影系统、直接数字化摄像系统、数字影像网络传输系统和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完成西门子第三代16层螺旋CT政府采购,数字影像诊断中心功能配置走在县级医院前列。更新彩色超声配置,建设基因扩增实验室,引进电子胃肠镜、系列腔镜和听力检测系统。配置监护仪10台和呼吸机4台,重症监护和救治能力得到加强。引进阴道镜,配置日产液压全自动妇科检查床和产床,妇产科诊疗条件根本改观。全面更新并增加配置病床和床头柜,病房设施条件显著改善,为提高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奠定基础。建设现代化消毒灭菌整体供应室,为保证消毒灭菌质量和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基本设施和技术设备支撑。医院安全防卫视频监控系统一期建设完工,医院信息系统全面重建进入稳定运行、客户化开发和整理验收阶段。
3、技术消化吸收成果丰硕
在技术设备引进实现物化“硬技术”消化吸收的同时,建立系列专家工作站机制,依托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能力的福州军区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附属协和医院以及赣南医学院附属医院专家支持,腹腔镜胆道取石、经膀胱镜、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取石、腹腔镜卵巢和子宫切除、鼻窦内窥镜手术、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颅内血肿碎吸清除、神经外科、复杂骨关节病和复杂腹部手术、体外循环直视心脏手术等高新技术项目成功开展,为解决偏远山区和革命老区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作出重大贡献。
4、分配制度改革注入活力
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建立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挂钩和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坚持“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和“强化岗位、突出业绩”原则,适应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和岗位管理要求,加大向技术含量高、风险责任大、劳动付出多的艰苦岗位、关键岗位和做出突出贡献的高层次人才倾斜力度。坚持实行岗位工资制,岗位基本工资和津贴补贴按国家现行相关规定予以普通保障,优先发放,岗位绩效工资分配以成本核算为依据、以综合绩效考评为约束、以完成社会公益目标任务为前提、以保证质量安全和实现持续改进为目标,突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和医疗服务行为管理,防止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坚持岗位绩效工资总额管理,控制岗位绩效工资增幅,规范岗位绩效工资增长机制,保障内部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构建劳动分配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坚持理顺和妥善处理劳动分配关系,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注意避免收入差距过大,坚定不移地维护劳动分配领域的公平正义,让全体职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5、管理和技术人才培养全面加强
根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高度重视卫生管理人才的培养,造就一批适应卫生事业发展的职业化管理队伍”要求,在加强对院科两级领导院内管理培训的同时,适应医院管理职业化发展需要,参加北京大学医学部EMBA院长高级研修班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医院管理文凭课程培训,“卫生-公益-经营”三者有机结合的管理能力得到 …… 此处隐藏:4305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