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12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7、“琴棋书画”被誉为中国古代文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四大“雅好”。从化学角度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答案】D
考点:考查了古代文明中的化学现象的相关知识。
8、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乙烯生成乙炔、乙醇生成乙醛均属于加成反应
B .煤干馏得到的煤焦油可以分离出苯,苯是无色无味的液态烃
C .蚕丝和人造纤维均为高分子化合物,用灼烧的方法可区别
D .葡萄糖和果糖的分子式均为C 6H 12O 6,二者互为同系物
【答案】C
【解析】
重庆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12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试题分析:A.乙烯生成乙炔反应中氢原子减少,属于氧化反应、乙醇生成乙醛反应中氢原子减少,属于氧化反应,故A错误;B.苯是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态烃,故B错误;C.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有烧焦羽毛的气味,人造纤维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有烧纸张的气味,故C正确;D.葡萄糖和果糖的分子式均为C6H12O6,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故D错误;故选C。考点:考查了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煤的综合利用、有机物的鉴别、同分异构体的相关知识。
9、W、X、Y、Z、M、N六种主族元素,它们在周期表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Z>W>X 简单离子半径:M->Z2->W2-
B.单质的还原性:X>Y 简单氢化物的沸点:Z>W
C.溴与元素M同主族,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比M的强
D.元素N位于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可以推断N的单质可作半导体材料
【答案】D
【考点定位】考查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了位置、结构与性质关系的应用。注意掌握元素周期表结构、元素周期律内容,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与掌握、理解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中“位、构、性”关系的应用:①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决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也决定了元素的性质;
②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以及元素的性质,可以反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③根据元素周期律中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可以从元素的性质推断元素的位置;④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根据元素周期律,可以推测元素的性质。
重庆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12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10、在实验室进行下列实验,括号内的实验仪器或试剂都能用到的是
A.铝热反应(铝热剂、镁带、氯酸钾、蒸发皿)
B.钠的焰色反应(氯化钠溶液、盐酸、铂丝、蓝色钴玻璃)
C.中和热的测定(量筒、温度计、环形或玻璃搅拌棒、酒精灯)
D.制氢氧化铁胶体(饱和FeCl3溶液、NaOH溶液、烧杯、胶头滴管)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铝热反应中铝热剂、镁带、氯酸钾能够使反应发生,蒸发皿放在反应装置下方盛放细沙,实验仪器或试剂都能用到,故A正确;B.钠的焰色反应中用不到蓝色钴玻璃,故B错误;C.中和热的测定无需使用酒精灯,故C错误;D.制氢氧化铁胶体用不到NaOH溶液,故D错误;故选A。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仪器药品的使用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步骤中的仪器和药品的使用。熟悉实验的原理和步骤是解题的关键。解答此类试题,要按照实验步骤依次确定使用的药品和实验仪器,因此需要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记忆。
11、下列关于“反应先后顺序”的评价中正确的是
A.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硫酸加热反应,先产生二氧化硫,后产生氢气
B.向Ba(OH)2溶液中通CO2至过量,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
C.向(NH4)2Fe(SO4)2溶液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NH4+先发生反应
D.向等浓度的FeCl3和CuCl2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Fe粉,Cu2+先被还原
【答案】B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反应先后顺序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反应的先后顺序,为高频考点,把握酸性、还原性、氧化性、溶度积等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综合性较强。同一反应体系有多种物质参加反应,确定反应先后顺序成为学习中的难点,特别是反应先后顺序与图像结合更困难。判断
重庆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12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先后反应总原则是,先反应的产物与其他物质能大量共存,若产物不能与其他物质大量共存,则它一定不能先反应。1、同一氧化剂与多种还原剂反应,还原性较强的还原剂先发生反应。常见还原剂的还原性顺序: S2->I->Fe2+>Br->Cl-。2、与同一种还原剂反应,氧化性强的氧化剂优先发生反应。阳离子氧化性顺序与金属活动性顺序相反,其中铁对应的是亚铁离子,而不是铁离子,铁离子的氧化性强于铜离子,但弱于银离子。3、阳离子与OH-反应和阴离子与H+反应,用假设法判断离子反应的先后顺序,若优先反应的产物与其他离子能大量共存,该假设成立,否则,假设不成立。4、对于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要分清是物质本身发生反应,还是一种物质发生反应后,生成产物继续反应。例如,固体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混合,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过量的碳酸氢钠发生分 …… 此处隐藏:8013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