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练习课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 5 周第 1 课时(总第 11 课时)
教学 目标 教 材 分 析 教学 重难 点 考点 与 措施 环节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从而培养 学生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 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1.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 1 考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措施:以实验为基础,重点知识多练习,牢记知识点。
教 学 内 容 与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和 关注的学生
教 学 过 程
提高学生的 动手能力, 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 对本节知识 2.鼓发声时,用手按住鼓面,鼓面的____停止,鼓声消失. 初步认识并 掌握相关知 3.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这说明____可以 识。关注全 体学生。 传声.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4.声速是指_________.声速大小跟____有关,还跟_____有 关.1
5.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声音在铁棒中传播的速度要 比水中____(填“快”或“慢” ) . 6.在平放的大鼓上放几粒砂子,当击鼓发声时,会看到小砂 粒____,这说明_________. 7.月球上没有空气,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 这是由于______. 8.关于声音传播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空气中传播的快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m/s C.敲锣时,要想使锣停止发声,只需用手按住锣面就可以了 D.利用回声可以测海底深度 9.能说明固体传声的现象是( A.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B.河里的鱼被脚步声吓跑 C.耳朵贴着钢轨听到火车运动 D.击鼓能听到鼓声 10.关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气体振动才能产生声音 B.只有液体振动才能产生声音 C.只有固体振动才能产生声音 D.气体、液体、固体振动都能产生声音 11.把一只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当用抽气机把玻璃 罩内的空气抽去时,将会发生( ) ) ) )
A.闹钟的振动停止了 B.闹钟的声音比原来更加响亮 C.只见闹钟振动,但听不
到声音2
D.不见闹钟振动,但能听到声音 12.百米终点的计时员,如果在听到枪声时开始计时,则他开 始计时的时间比运动员实际起跑时间晚几秒? (已知声音的传播速 度为 340m/s) 13.一个人在山谷中大声呼喊后听到了回声,他是在声音发出 后 3s 听到的回声,问:反射声音的峭壁离发声人的距离有多远? (当时空气的温度是 15℃)
参考答案 1.振动 2.振动 3.水和空气 4.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5.340m/s 6.跳动 快 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介质的种类 温度 介质
7.真空不能传声 8.B 9.C 10.D 11.C
12.0.29s 或 0.3s 13.510 m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