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课后练习答案
必修一课后练习答案
第一课
[解析与探究]
根据上述材料,试归纳出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并简要说明这些特点的成因。
提示:引导学生翻译、分析材料:材料一所描述的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进行贵族分封而形成的宗法等级秩序,材料二所描述的是与宗法等级秩序结合在一起的行政等级秩序。对学生的归纳与概括可以作字数上的要求,并强调主题是“社会结构”,以提高表达能力并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①基本特点。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条件下,西周社会结构中,各个阶层的关系既是家族隶属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一方面表现为“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一庶人”的宗法等级,另一方面表现为“周王一公、侯一大夫一士一皂役”的行政等级,二者紧密结合。
②形成原因。为了对被征服的广大地区进行有效的统治,同时受到上古时期部落联盟体制遗存的影响,西周实行分封制。为了巩固分封制形成的政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与分封制相关联、把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宗法制。
[自我测评]
1.商代的附属国与西周的诸侯国有什么不同?
提示:商代的附属国是被征服或主动臣服于商王的,附属国的首领由商王册封,但与商王基本上没有血缘宗亲关系;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是有限的,附属国基本保持独立的社会结构,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附属国经常与商发生战争。而西周的诸侯则是被周王分封到地方的,被封诸侯或是周王的宗亲,或者通过姻亲与周王形成宗法关系,诸侯与周王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周王的势力渗透到诸侯国,周王派代表监督诸侯,对诸侯国的控制加强了,诸侯国的自主权有所削减,对周王的义务更加明确了;周初有的诸侯国打破商朝附属国的血缘界限,成为人口构成复杂的更有活力的新兴封国。
2.说出分封制与宗法制的主要内容、特点和作用。
提示:①分封制的主要内容、特点和作用。西周的天子分封同姓宗族和功臣为诸侯,以为藩屏。诸侯的君位世袭,在其封地内拥有统治权,但对天子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义务。诸侯对下属再进行分封,形成“周王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的等级序列。加强了对广大地区的有效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
必修一课后练习答案
②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世代均由嫡长子传宗继统,称为大宗,平位继承土地、财产和权力;嫡长子以外的子弟为小宗,降位继承。周天子以嫡长子继统,众庶子封为诸侯。诸侯亦以嫡长子继位,众庶子封为大夫。大夫也以嫡长子继位,为大宗;众庶子为士,即小宗。作用:巩固分封制度,稳固贵族阶级的内部秩序,从而防止贵族间对于权位和财产的争夺。
3.举例说明礼乐制度与宗法分封制的关系。
提示:礼乐制度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生活准则,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必不可少的工具。
依据礼乐制度,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人,不但礼仪有别,所用的音乐也不一样。如祀天神,“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
“六舞”主要用于周代宫廷祭祀礼仪,规格标准各不相同。天子用“八佾” (祭庙
乐舞的编队八人一行,称“佾”,“八佾”即64人的舞阵)的标准;诸侯则用“六佾”,大夫只能用“四佾”。
“凡诸侯之礼:上公五积,皆饩飧牵,三问皆修。群介、行人、宰、史皆有牢。飧五牢,食四十,篮十,豆四十,铡四十有二,壶四十,鼎簋十有二,牲三十有六,皆陈。”对于侯、伯、子、男则另有一套规定。
[活动建议]
文字的产生是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古汉字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试根据下列甲骨文的字形,找一找其中反映出的有关商周政治状况的信息。
提示,“执”:“拿玄”,像桎梏之形。“鹤”,像人带手梏之状。
“圉”:内为“执”,外为“牢”。
“王”:斧钺之形,意为掌征伐之人,或象征权威。
“臣“:像屈从之形,事君之意。
“劓”:像割鼻之意。
“刖”:“龟句陀/”,以利器去人之足。,
“巫”:在龟甲上面刻画痕迹,以行占卜,指司占卜之人。
第二课
[解析与探究]
必修一课后练习答案
阅读以上文献,结合所学知识,请思考:
1.王绾、李斯对地方管理体制的主张各是什么?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2.秦始皇最终采纳了谁的主张?为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分封制与郡县制的认识。
提示:1.王绾主张实行分封制,理由是:天下初定而且疆域辽阔,将王室亲族分封到新占领地区,能够巩固帝国的统治。李斯主张实行郡县制,理由是分封制容易导致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纷争。
2.秦始皇最终采纳了李斯的主张。原因是历史经验证明,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
3.分封制的益处:燕、齐、楚等地距秦朝统治中心关中地区遥远,分封皇子镇守,便于控制。分封制的弊端:①分封诸侯,随着时间流逝,血缘关系疏远,诸侯混战,周天子不能控制,分封失去原有的巩固统治的作用。②诸侯容易起异心,一旦条件成熟,便可 …… 此处隐藏:11825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