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一模”现代文阅读(必考)阅卷情况分析
2009年广州市“一模”现代文阅读(必考)阅卷情况分析
一、题目分析
第12题考查“信息整合”的能力,第13题考查“思路分析”的能力;第14题考查“要点归纳”的能力,第15题考查“内容归纳”的能力。
四道题,依循文本的信息筛选、思路分析、内容及要点归纳,从前到后,从局部到整体,多方面考查学生对论述文的阅读理解能力,考点分布较为合理。
二、文本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文学鉴赏类的论述文,论述中心是“境生于象而超乎象”。文章思路大致如下: 第一部分(第1段):总起(“意与境交融”或“境与象的交融”)
观点:意与境交融之后所生成的这个“意境”是一个新的生命。 ......
第二部分(第2~3段):分析(“境和象的关系”)
观点:境生于象,而超乎象
第三部分(第4~5段):进一步分析(中国古典诗意境形成的特点)
观点:(中国古典诗)意境的形成不一定要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意象是
三、试卷作答情况
(一) 数据:
12题,满分5分,平均分2.77,难度0.56。
13题,满分3分,平均分1.8,难度0.60。
14题:满分4分,平均分0.7, 难度0.18。
其中,得满分(4分)的占2.66%,得3分的12.7% ,得2分的占9.98% ,得1分的占0.58%,得0分的占73.88%。
15题:满分4分平均分:1.7 ,难度:0.43。
其中,得满分(4分)的占3.16%,得3分的占12.2%,得2分的占45.82%,得1分的占27.85,得0分的占10.95%。
(二) 14题考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审题不准确。
(1)把“作者在文中对哪些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理解为“作者提出了哪些看形成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组合之后的升华。 法”,概括了作者的观点而非作者批驳的观点。
例:①意境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情景交融或意境相加;②境与象的关系是境生于象而超乎象;③境超乎象并不意味着意境的形成必须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0分。列出的均是作者的观点)
(2)未理解题目的意思,没有概括出观点,而是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例:①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交融的涵义;②论境与象的关系;③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与英美意象派所讲的意象。(0分)
(3)对哪些是批驳的观点,哪些是作者对自己观点的进一步阐述未能完全分清。 例:①“境生于象外”意味着境可以脱离象而单独存在;②由象生成的境仅是象的简单相加;③所谓境超乎象就是意味着意境的形成必须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3分。第②点是作者提出“境生于象”后,为进一步阐述“境超乎象”而指出的有可能存在的理解误区,而非作者要批驳的观点)
(4)既回答了作者批驳的观点,又回答了作者的观点,显示出思维的模糊、不清晰,
2009年“一模”现代文阅读(必考)阅卷情况分析
实则还是审题不准确、未完全理解题意。
例一:①意境不能简单理解为情景交融;②刘禹锡“境生于象外”的观点被人发挥未必符合他的原意。(2分。第①是作者的观点,第②点是作者批驳的观点)
例二:①作者认为“主观情意”不只是情,还包括了许多因素;②作者认为不应把“交融”解释为相加;③后人对刘禹锡“境生于象外”的理解不当,并认为境生于象。(2分。第①是作者的观点,第③点是作者批驳的观点)
2.基本理解题意,但在转述过程中出现语意的偏差。
例一:①意境只是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的简单的互相交融;②刘禹锡 “境生于象外”的观点;③意境的形成必须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3分。作者认为刘禹锡提出“境生于象外”时并不否认境生于象,因此作者并不是批驳刘禹锡的观点,而第②点的表述则意味着作者批驳的是刘禹锡的观点)
例二:①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简单理解为情景交融,②对刘禹锡“境生于象外”的观点理解为简单的境和象的关系,③意境的形成必须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3分。第②点的表述不准确)
3.不完全理解题意,表述时也不注意语句的完整、语意的清晰。
例一:作者对“主观情意”“境生于象外”“必须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提出了不同看法。(1分。划线处表述不完整,在答出一点得2分的基础上扣去1分)
例二:①“境生于象外”;②意境的形成必须借助意象的比喻;③意境是意象的和。(1分。第①③点不是作者批驳的观点;第②点表述不完整,在答出一点得2分的基础上扣去1分)
例三:①境与象的关系问题;②境超乎象的理解必须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1分。第①点不是观点句的表述;第②点划线处表述不完整,在答出一点得2分的基础上扣去1分)
(三) 15题考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1.虽能注意题干要求,但只停留在表层意思,不能深入分析。
大部分同学答案是第5自然段的境与象的关系的总结句:“境生于象而超乎象。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组合之后的升华。”从15题题干:“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是怎样形成的?请概括作者对此的认 …… 此处隐藏:1467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