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原理概括题 二、判断分析题 三、简述题 四、论述题
二、判断分析题。
1、国家是调和阶级矛盾的产物。
答:错误。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其本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题中观点歪曲了国家的职能和本质,是剥削阶级为维护剥削制度所作的辩护。
2、质和属性同事物的存在都是直接同一的。
答:错误。质和事物存在是直接同一的,质存在,事物就存在;质发生变化,事物就转化他物。量和事物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在度内量的变化不决定事物的存在和发展。
3、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答:正确。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4、实践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分化瓦解和统一的现实基础。
答:正确。实践使客观物质世界发生分化,形成了主观世界:实践使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相二统一,一方面实践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接触点,另一方面又是主客观世界相二转化的基础和途径。
5、人虽然不能自由地选择生产力,但可以自由地选择生产关系。
答:错误。生产力是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关系,是客观的,人不能自山选择,生产关系反映的虽是人与人的关系,但它反映的不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关系,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客观物质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因而一定时期的人们也不能自由选择。
6、实践是主体对象化和客货体非对象化的统一。
答:正确。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主体对象化指人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本质力量转化为对象物,即主体通过对象性活动向客体的渗透和转化。实践客体非对象化是客体失去对象化的形式,转化为主体的生命结构的因素或主体本质力量的因素,即客体变成主体的一部分;实践就是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对象化的统一。
7、阶级是法律规定和认可的具有一定特权的社会集团。
答:错误。阶级是特定经济结构中的人群共同体。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阶级的划分是山于人们在特定的经济结构中处于不同的地位,结成不同的关系所决定的。题中说法是把阶级看成是一个政治范畴,没有把握阶级的本质。
8、把握量是人识事物的起点,把握质是认识事物的深化。
答:错
误。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是由事物的特殊矛盾决定的,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因此质是区分事物的前提和基础,是认识事物的起点;量是事物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量和事物紧密相联,但与事物不是直接同一的;把握量是在把握质的基础上对事物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
9、人的意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答:正确。(1)人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内容是客观的:(2)意识存在着主观差别,但有其客观根源;(3)意识对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但无论正确、错误的意识都有客观基础。
10、主体是主观的,客体是客观的。
答:错误。(1)这两对范畴是有区别的,而不是等同的。主观和客观通常是在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上使用,它相当于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认识的主体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是自然、社会和意识的统一体。主体并不就是主观,主体并不单纯是精神。认识的客体是指进入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它只是客观世界的一部分。客体也并不就是客观。(2)这两对范畴是有联系的。主体包括主观精神,没有主体的主观和没有主观的主体都是不存在的。客观包括客体,没有客观的客体和没有客体的客观也都是不存在的。
1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都不能是客观的物质关系,人们不能自由地选择。
答:正确(2分)。生产力是人们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它的形成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力(3分),人们也不能自山地选择生产关系,因为它同样具有客观性,是客观的物质关系,本质上是生产力的社会存在方式,它还制约着人们的物质利益(分)。
12、人的活动的辩证法和客观事物的辩证性是统一的。
答:正确。人的活动的辩证法与客观事物的辩证法是内在一致的。表现在:(1)无论是人的活动的辩证法还是客观事物的辩证法,都属于合理形态的辩证法:(2)两者都是客观的辩证法,都过大量的中介系统而相统一;(3)人的活动的辩证法包含、体现着客观事物的辩证法,人们通过实践来认识和把握客观事物的辩证法。
13、物质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答:错误。该题中的观点是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把哲学上的物质看成是某一具体物质形态。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1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14、质和事物 是直接同一的,量
和事物不是直接同一的。
答:正确。质就是一事物成为它向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容所固有的规定性,特定的质就是特定的事物存在本身,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
…… 此处隐藏:7603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