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高效策略探究
【摘要】:所谓“高效教学”,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即在课堂45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
【关键词】:高效教学 多媒体 和谐环境 自主互动 兴趣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低下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社会舆论要求确实减轻学
生负担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政府也对学校领导和教师出台了相应强制措施,教师只有从课堂教学的高效研究入手,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学习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让学生由乐学到会学,教师由爱教到善教,才能实现师生教学的高效。
一、 明确高效教学的衡量标准,是实施高效教学的首要条件
人们从事任何一项工作都要讲效率,效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
量和取得的收获。衡量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主要看有限教学时间,即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教师如能以较少的时间,让学生掌握较多的知识,培养学生较强的能力,那么,这样的语文教学课堂就是高效的课堂。“高效教学”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里-D-鲍里奇基提出的一项教学实验,他的专著《高效教学》于2010年浙江出版社翻译出版。“高效”主要是指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获得较快的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较快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是否高效的唯一指标, 它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的是否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快不快,好不好。学生经过学习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是否协调发展。如果我们在每一堂语文课中都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 充分挖掘出学生的学习潜力,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就是最高效的;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认真再辛苦也是低效教学。
二、了解学生的学情,是实施高效教学的起点
初中生和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不同。小学阶段,语文是主科,学生
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很高,经过六年的学习,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知识,掌握一定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些学习语文的能力,间时长了对待语文学习的态度就不那么积极了。语文是祖国语言文字学习,一个人出身就开始学习讲汉语,小学开始学习识字造句、阅读、作文,初中仍然脱离不了小学学习的模式,到了高中也是这样学习,学习方法没有改变。考试的题型也大体相似,都是字、词、句子、成语的正确运用、标点符号、辨析病句、语序排列、古诗文的积累与运用、三大文体的阅读、作文三大板块。题型没有变化,只是知识有了宽度和深度的延伸,久而久之,学生缺少学习的新鲜感,开始漠视语文学习。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基础不错,学好了也考不到120分,不学也
不会考零分,大量时间花在学习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上,这些科目可在
短时间内出成绩,花功夫就能提高分数。而语文则是长时间积累的学科,短
时间内花大量功夫也看不出成绩,对语文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想
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
不想做就不做;语文基本功较好的学生,认为语文过去学得不错,可以先放
一放,临上阵前再搞突击,考试分数也不会低;还有一些学生迫于考试和老
师的压力,只是应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满足于上课听讲,
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常用“我已努力过了”来安慰。他们不对学
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也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
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还有些学生对学习语文
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语
文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倒退,于是,他
们便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怕上语文课,随着考试的临近,心情极度紧张,
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情绪慌乱,无法发挥正
常水平。几个轮回之后,他们有种一筹莫展的感觉,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还有些投机取巧的学生不是不能学好语文,不是不知道语文重要,而是认为
初中语文不考课本,试题全部来自课外,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大搞题海战
术,企图“碰”上中考试题,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
的要求充耳不闻;还有一些学生,题也不做,抱着侥幸心理,渴望考试超常
发挥,这是典型的投机取巧者。教师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学生学习语文
的各种态度。对于不同学生的表现,教师认真分析,对症下药,指出他们的
问题所在,就能提高学习语文的效率,促使语文教学的高效。
三、教师精心备课,是实施高效教学的前提
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关键首先在于备课。教师备课时应充分了解学生的
知识底细,看学生的语文基础如何,找出学生学习上的不足和漏洞,明确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