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专业 @ 必读书目
1. B.L.Yegidis等(2004),社会工作研究方法,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 格里格(2003),心理学与生活,人民邮电出版社。
3. 保罗·贝内特等(2005),异常与临床心理学,人民邮电出版社。
4. 扎斯特罗等(2005),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导论(第七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 多戈夫(2005),社会工作伦理:实务工作指南(第七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 古学斌等(2004),本土中国社会工作的研究、实践与反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7. Dennis Saleebey(2004),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8. 香港社会工作者注册局(2000),香港社会工作者工作守则实务指引。
9. Malcoom Payn(2005),社会工作理论,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10. Judith S.Beck(2001),认知疗法:基础与应用,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1. Yalom(2004),团体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2. Robert Leahy(2004),认知治疗技术——从业者指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3. 科瑞(2004),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及实践(第七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4. 米尔腾伯格尔(2004),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5. 科尔斯基(2004),危机干预与创伤治疗方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6. 扎斯特罗等(2005),社会工作实务:应用与提高(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7. 罗伊斯(2005),社会工作实习指导(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8.斯基德摩尔(2005),社会工作行政:动态管理与人际关系(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 伊恩·斯迈利等(2005),NGO领导、策略与管理——理论与操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 (美)JohnS.Wodarski(2005),社会工作与人类服务治疗指导计划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1. (英)奈杰尔·托马斯(2010),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照管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2. (美)琳达·卡明斯,(美)朱迪思·塞维尔,(美)劳拉·佩德瑞克(2011),社会工作技巧演示:直接实务的开始,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23. (加)玛丽昂·博戈,(加)伊莱恩·韦达(2011),社会工作实习督导实务:理论与过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4. (英)琳达·格拉顿(2012),转变-未来社会工作岗位需求变化及应对策略,电子工业出版社。
25. (美)劳伦斯﹒纽曼、 (美)拉里﹒克罗伊格(2008),社会工作研究方法质性和定量方法的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社会工作专业 @ 选读书目
1. 戴维·波普诺(1999),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 吉登斯(2003),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3. 乔纳森·H. 特纳(2004),社会学理论的结构(第七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4. 乔治·瑞泽尔(2004),现代社会学理论(第六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5. 奥瓦尔(2004),经典社会学读本(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6. 巴洛(2004),心理障碍临床手册(第三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7. 布鲁斯等(2004),临床心理学导论:科学与实践,人民卫生出版社。
8. 伯格(2005),人格心理学(第六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9. 香港社会工作者注册局(1998),香港社会工作者工作守则。
10. 刘继同(2003),社区就业与社区福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1. 顾东辉(2005),社会工作概论,上海译文出版社。
12. 克瑞尔(2004),心理调适实用途径,北京大学出版社。
13. 克奈普等(2005),学校咨询与学校社会工作指导计划,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4. 希尔(2003),理解社会政策,商务印书馆。
15. 劳伦· 阿洛伊等(2005),变态心理学(第九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16. 美国社会工者协会(1996),美国社会工作者伦理守则。
17. N.Gilbert等(2003),社会福利政策导论,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18. 埃斯平-安德森(2003),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法律出版社
19. 威廉姆等(2003),当今世界的社会福利,法律出版社。
20. 卡龙(2005),社会问题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21. 库恩(2004),心理学导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2. 霍希玛(2005),变态心理学与心理治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3. 戴安娜·帕帕拉等(2005),发展心理学(第九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24. 科米尔·葆拉(2004),心理咨询师的问诊策略(第五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5. 科瑞(2004),心理咨询与治疗经典案例(第六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6. B. E Gillil(2000),危机干预策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7. 克劳特等(2005),自杀与凶杀的危险性评估及预防治疗指导计划,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8. 国际社会保障协会(2004),社会福利的目标定位,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9. 特鲁尔等(2005),临床心理学:概念、方法和职业(第六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0. 何明宝(2004),走向社工——专业社会工作实录,上海人民出版社。
31. 伊根(1999),高明的心理助人者(第5版),上海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