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文翻译技巧
—揭开翻译的秘诀把意念沉潜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气奋发得起,何事不可做。
高考古文翻译技巧
【考纲聚焦】 《考试大纲》规定:考生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其能力层级为B级。 【考点阐释】 文言文翻译是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最直接、最 有效的方式,一直以来是高考文言阅读的重点。以前, 大多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从2002年开始,文言文 段落或句子的翻译已成为文言文阅读考查的必考内容, 而且逐渐由客观题向主观题发展。2004年高考,句子翻 译由5分增加到8分,2005年全国卷又增加到10分,2006 年全国卷翻译仍保持10分,2007年全国卷仍以10分稳居 不下。因而,我们有必要加强文言文翻译能力的培养, 掌握一些基本的文言文翻译技巧,以便更好地驾御这一 题型。把意念沉潜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气奋发得起,何事不可做。
高考古文翻译技巧
【考点阐释】 文言文翻译通常有两种方法:直译和 意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逐字逐 句落实到译文中去,尽量译出原文用词造 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 文尽可能保持一致。所谓“意译”,就是 根据原文表达的基本意思来进行翻译,不 拘泥于字字句句的落实,甚至可以采用与 原文差别较大的表达方式。多年来,高考 翻译题均要求考生采用直译的方式,只有 在确实难以直译的情况下才酌情采用意译。
高考古文翻译技巧
古人曾提出“信、达、雅”的三字标准“信”即字字落实,力求准确;“达”即文从句顺,力求通顺; “雅”即生动形象,讲究文采。
对于高考来说只要达到前两 个标准即可。
高考古文翻译技巧
二、翻译方法点津第一招: 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 书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 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 如:“《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 以为下临深潭……”
“元封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 汝。”
高考古文翻译技巧
第二招:把无实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衬词、虚词删去。如: (发语词)
“夫赵强而燕弱”
(语气助词)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结构助词)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句中停顿助词)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高考古文翻译技巧
第三招: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词类活用词换成活 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通假后的字 换言 之,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 的对象了。
① 璧有瑕,请指示王 (单、双音节词的变化)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高考古文翻译技巧
③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通假、活用) 译:天下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回声似 的响应他,都带者粮食,像影子一样跟从 着他。
高考古文翻译技巧
高考古文翻译技巧
①张俭字元节,山阳高平人,赵王张耳之后也
, 父成,江夏太守。 留 ②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贯:侍奉 删 女:通“汝”,你 虽九死其犹未悔 。 ③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莫我肯顾:莫肯顾我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同“誓”,发誓 换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爰:犹“乃”,才。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所:指安居之处亦余心之所善兮,
高考古文翻译技巧
第四招:
把文言文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 表达习惯调整过来。
高考古文翻译技巧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译:尖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②夫晋,何厌之有?译:有什么满足的?
(宾语前置)
③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状语后置)④“甚矣,汝之不惠!” (主谓倒装)
译:你的不聪明,太严重了!(你太愚笨了!)
高考古文翻译技巧
第五招:
即:补出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 (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
高考古文翻译技巧
在省略句中,补出省略的成分:( ①沛公谓张良曰:“…… 你) 度我至
军中,公乃入。”
(省略主语)
②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 而衰, (鼓) (鼓)。 三 而竭 (省略谓语)(之) ③竖子,不足与 谋。 (省略宾语)
(于) ④今以钟磬置 水中。 (省略介词)
高考古文翻译技巧
第六招:
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 当然对文言文翻译而言,我们首先要“直 译”(留删换调补),在“直译”不能完 成时,不得已才用“意译”,这个“贯” 就是“意译”。
高考古文翻译技巧
①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司马迁《报任安书》 (注:牛马走,像牛马一样的人。此处为作 者自谦词,可意译为“鄙人”或“您的仆 人”) 译:太史公、像牛马一般的仆役,
司马迁拜了又拜说:②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 意,并吞八荒之心。
译:(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