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赜 《长江论坛》2008.2期 总第89期
《七略》六分法探源
邹 贺
(陕西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作者简介]邹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 要]本文认为《七略》系刘歆一己之力所创。之所以采用“六分法”,是为了弘扬《周礼》
经义,故比类《周礼》“六典”而六分群书,即治典:六艺略;教典:诸子略;礼典:诗赋略;政典:兵书略;刑典:术数略;事典:方技略。
[关键词]《七略》;六分法;探源
[中图分类号]Z8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980(2008)02-0078-05
前汉末年成书的《七略》是中国最早的群书目录,它“剖判艺文,总百家之绪。”[1]
(第
古经》、《左氏传》、《公羊传》、《榖梁传》、《邹氏传》、《夹氏传》、《左氏微》、《铎氏微》、《张氏微》、《虞氏微传》、《公羊外传》、《榖梁外传》、《公羊章句》、《榖梁章句》、《公羊杂记》、《公羊颜氏记》、《公羊董仲舒治狱》、《议奏》、《国语》、《新国语》、《世本》、《战国策》、《奏事》、《楚汉春秋》、《太史公》、冯商所续《太史公》、《太古以来年纪》、《汉著记》、《汉大年纪》。自《议奏》以下十二家都是“史家之书”,占整个春秋家的一半多,计三百三十五篇,另一百九十卷。
为方便比较,现将《七略》(《汉书 艺文志》)所收各书以表列出:
六艺略: 易 书 诗 礼 乐 春秋 论语 孝经 小学 诸子略: 儒 道 阴阳 法
53家 37家 21家 10家
836篇 993篇 369篇 217篇
13家 9家 6家 13家 6家 23家 12家 11家 10家
294篇 412篇 416篇 555篇 165篇 948篇 229篇 59篇 45篇
1972页)
,分天下典
籍为六略三十八种,保存在今《汉书·艺文志》中共有六百三十四家,一万四千零六十九篇(卷)。那么该书为何独以六大类分领群书?
余嘉锡先生认为:“向、歆类例,分为六略,盖有
[2](
二义:一则因校书之分职,一则酌篇卷之多寡也。”127
页)
第
此说一出遂为一时之定论。然此说确凿无疑否?
笔者以为未必尽然。
《汉书 艺文志》载:“(汉成帝)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术数,侍医李柱国校方技。”[1] (
第
1701页)
由此可知,
若言分职,则刘向一人所校之经传诸子诗赋当合为一类了。而且既言分职,则更可以深究:分职的依据又是什么?自然不可能是各人官职所异,而是各人术业所长,所以归根到底,还是学科本身之不同。
此其一。其二多寡之论,先有章学诚之言:“史部日繁,不能悉隶以《春秋》家学。”
[3](第2页)
后余嘉锡
先生分析:“因史家之书,自《世本》至《汉大年纪》仅有八家四百一十一篇,不能独为一略,只可附录。”
[2](第128
页)
不可独为一略,总可独为一种,因为“六艺
略 乐家”也只有六家一百六十五篇,比余嘉锡先生所举“史家之书”还少。而且余嘉锡先生所举并不准确。按“六艺略 春秋家”所列二十三家书目如下:《春秋 收稿日期:2007-11-25
78
《长江论坛》2008.2期 总第89期 学术探赜
名 墨 纵横 杂 农 小说 诗赋略: 赋 赋 赋 杂赋 歌诗 兵书略: 兵权谋 兵形势 阴阳 兵技巧 术数略: 天文 历谱 五行 蓍龟 杂占 形法 方技略: 医经 经方 房中 神仙 方技
7家 6家 12家 20家 9家 15家 20家 21家 25家 12家 28家 13家 11家 16家 13家 21家 18家 31家 15家 18家 6家 7家 11家 8家 11家 36家
36篇 86篇 107篇 403篇 114篇 1380篇 361篇 274篇 136篇 233篇 314篇 259篇 92篇 249篇 199篇 445卷 606卷 652卷 401卷 313卷 122卷 216卷 274卷 186卷 205卷 868卷
自《周礼》“建邦之六典”(“歆以《周官经》十六篇为《周礼》,王莽时,歆奏以为《礼经》。置博士。”[4](
435页)
第
):
“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一曰治典,已经邦国,以治官府,以纪万民。二曰教典,以安邦国,以教官府,以扰万民。三曰礼典,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四曰政典,以平邦国,以正百官,以均万民。五曰刑典,以诘邦国,以刑百官,以纠万民。六曰事典,以富邦国,以任百官,以生万
(第页)
民。”[5]58
刘向“校中秘书”是从汉成帝河平三年(前二十六年)开始,到绥和二年(前七年)七十二岁时去世,共历时十八年。同年四月,哀帝即位,诏令刘歆“复领五经,卒父前业。”[1](上。
《七略》所收五百九十六家书是当时汉政府全部藏书吗?或者说刘歆是否最终“卒父前业”?笔者认为没有,因为在刘歆之后又有杨雄在天禄阁校书。所以,刘歆的《七略》应该是一种阶段性成果,也就是说,此后每当校成一部书就可以嵌入《七略》。
《七略》的成书必须在《别录》的基础上,只有总结出各书内容,才可能据以归类。同时《七略》也是刘向十八年校雠工作的总结,刘向在世时不断有新书校成,自然也就没必要总结。刘向之于《七略》的关系无外乎两 …… 此处隐藏:7112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