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分析:
本文主要介绍了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好地方,那里出产水果,其中葡萄品种多、颜色鲜、味道甜、产量高,制成的葡萄干非常有名。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讲葡萄沟在什么地方,那里出产什么水果,哪种水果最惹人喜爱。第2自然段先讲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长得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再讲秋天的葡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最后讲那里的老乡待客热情。第3自然段先讲收下来的葡萄运到阴房,接着讲阴房的样子,再讲葡萄干的制作,最后讲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的特点。第4自然段赞美“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概括全文。课文是一篇充满浓郁风土人情的文章,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为主线贯穿全文。在课文的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通过提炼关键词句理解课文,领略到葡萄沟的美丽景色,并为祖国的富饶美丽而骄傲。
教学目标:
1.认识“沟、产”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好、干、分”,会写“份、坡”等10个字,会写“水果、月份”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之情。3.联系上下文理解“五光十色”等词语的意思;能够将句子说具体、说完整。4.能了解葡萄沟的葡萄品种多和葡萄干是怎么制作的。
教学重难点
能了解葡萄沟的葡萄品种多和葡萄干是怎么制作的,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之情。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沟、产”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好、干、分”,会写“份、坡”等10个字,会写“水果、月份”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葡萄沟是一个好地方。
【要点把握】
1.掌握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激起学生的兴趣。
导语:我知道同学们都喜欢音乐,现在让我们来放松一下,听一首歌曲,想一想
这是什么地方的歌曲。听的时候可以拍手打节奏,也可以跟着一起唱。大家知道这首歌曲唱的是什么地方吗?(生答:新疆。)刚才同学们的回答真是雅克西,谁来说说“雅克西”是什么意思?(生答:好。)你们能不能做一下这个动作?(生做动作)
2.(课件出示中国地图)简介新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位于中国西北边陲,首府为乌鲁木齐,是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也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面积约166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新疆最有名的特产是葡萄。3.课件出示葡萄的图片,向学生简介葡萄。相机板书“葡萄”,指导学生读准“葡萄”的读音。
4.补充板书“沟”,指导学生读一读,记一记。
三点水加“勾”就是“沟”,“沟”在这里表示地方。(齐读课题)
过渡:从课题我们可以知道,葡萄沟是个出产葡萄的地方。那么,葡萄沟在哪里呢?那里的景色怎么样呢?风土人情又如何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葡萄沟》。
二、初读课文,识字写字
(一)学习会认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自读要求。
(1)保持正确的读书姿势。
(2)认真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圈出生字,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同桌之间可以互相帮助。(4)多读几遍生字。
2.检查自读情况,疏通字词障碍。
(1)课件出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引导学生用好方法识记。
葡萄沟出产香梨月份枝叶搭起好客足够丰收城市
葡萄干留下钉架子利用水分味道淡绿
(2)正音。
◆读准“l”音:梨、利◆读准“sh”音:收、市
◆读准后鼻韵母:城、钉◆读准前鼻韵母:份、分
(3)学生汇报识字方法,教师相机补充。
◆去偏旁识字:梨——利枝——支
◆联系生活识字:香梨、鸭梨、树枝、收衣服、城市、留下、口味。
◆区分音近字、形近字:区分“分”与“份”两个字。它们意思不同,“分”表示成分,如水分、养分、成分;“份”表示划分的单位,如分成三份、年份、月份、省份。
◆掌握多音字
[好]hào(好客)(爱好)hǎo(好人)(好坏)
[干]ɡān(干净)(吹干)ɡàn(干活)(能干)
[分]fèn(水分)(成分)fēn(分开)(分别)
教师可以通过具体语境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好、干、分”。
3.识字小游戏:看谁摘的葡萄多。
在黑板上贴上葡萄式样的卡片,卡片背面写有生字新词和含有多音字的词语,学生上台摘“葡萄”,谁认对了卡片后的词语,这串“葡萄”就归谁。
4.巩固生字读音,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
5.请4名学生接读课文,看谁读得又准确又流利。教师相机指导。
(二)学习会写字。
1.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会写字,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结构。
2.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1)对比识记:份和分,坡和披。(引导学生说说两组字的差别,并通过组词的方式区分它们)
(2)分类识记:“枝、收、城、利”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教师指导书写左右结构的字的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