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识复习:
考点11: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理解)(七下,第七课)
1.国家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四道防线:、、
和。
2.国家对未成年人保护的专门法律:《》、《》。
考点12:防范侵害,保护自己(应用,七上第九课、七下第八课)
1.防范侵害,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1)是避免侵害的前提
(2)不仅需要有保护自己的,也要有自我保护的:面对不法侵害,学会依靠自己的智慧,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保护自己;遭遇意外险情与伤害时,要,学会用最有效的方法求助,把损失降到最小。
(3)我国法律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当权益受到侵害时,学会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4)要同侵权行为作斗争。与违法犯罪作斗争时要机智勇敢,不能硬拼,讲究。(如:面对歹徒行凶,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的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等)
2.了解保护自己的方式和途径
(1)了解一些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如:法律服务所、律师服务所、公证处等),还需要了解维护权益的有效途径。
(2)了解维护合法权益的两种有效手段:
①是维护合法权益的常用有效手段。
②(打官司):是我们维护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诉讼分为三种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
考点13: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理解,七上第九课、七下第八课)
1.作用(原因):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自觉依法自律、依法做事、依法维权,既能保护自己的健康成长,又能维护法律的尊严、社会的稳定。
2.如何做:①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权,善于同侵权行为作斗争;②当国家、集体、他人的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我们也要加以维护;③我们在与违法犯罪作斗争时要既要勇敢,又要机智。特别是在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不要与其硬拼,而要讲究智斗。
二、能力训练:
(一)单项选择:
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的个人隐私。”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A.学校保护
B.家庭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
2、人民法院对于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A.家庭保护B.学校保护C.司法保护D.社会保护
3、2013年6月,民政部、教育部等10部门在全国联合启动了“流浪孩子回校园”专项行
动。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司法保护 D.社会保护
4、从“适用范围或对象”上看,法律区别于道德、纪律等规则的特征是
A.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D.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5、2013年10月9日,江苏特大地沟油制售案主犯王成奎被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此案例说明
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则 B.所有的违法行为都是犯罪
C.法律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D.犯罪行为应受到刑罚处罚
6、公安部、教育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中小学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教学内容,此举
①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②可以增强中小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③能够帮助中小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诱惑④有利于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能力
⑤能避免未成年人受到意外伤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⑤
D. ①②④⑤
7、评价中学生行为是否正确有效的最根本准绳是
A.中学生守则 B.国家法律法规 C.宪法 D.社会道德规范
8、一般违法和犯罪都对社会具有危害性,两者的差异主要在于
A.都属于违法行为 B.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C.要承担法律责任 D.对社会危害的程度不同
9、王先生于2014年2月12日在某药店买了一盒牛黄解毒片。服药时,他发现药瓶外包装上生产日期竟是“2014.12.12”。“是我穿越了还是药品穿越了?”王先生一直不敢服用。王先生正确做法是
①王先生应该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②某药店违背诚信守则,会失去消费者的信任③王先生不应该忍气吞声,要敢于同违法者斗争④某药店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属于违法行为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10、2014年央视315晚会曝光尼康拍出的照片出现很多黑色斑点,多次返修仍然反复出现。面对用户们的质疑,尼康公司再三拒绝退换,并把责任推给了雾霾,甚至要求用户拍摄照片时镜头不能朝上。用户们对尼康公司的行为非常生气,纷纷投诉。对央视的行为认识正确的是
①尼康公司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②尼康公司是一种违背诚信原则
③用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④央视有社会责任感⑤央视履行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的义务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④⑤D.①②③④⑤
11、青少年保护自己、防范侵害的前提是
A.能够遵守学校 …… 此处隐藏:532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