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规划设计复习题库精简版
项目一 园林设计基础知识
一、名词解释
1、红线:在城市规划建设图纸上划分出的建筑用地与道路用地的界线。
2、道路分级:是决定道路宽度和线型设计的主要指标。
3、道路总宽度:也叫路幅宽度即规划建筑线(红线)之间的宽度。
4、分车带:又叫分车线,车行道以上纵向分隔行驶车辆的设施,用以限定行车速度和车辆分行,通常高出路面10cm以上。
5、交通道:为便于管理交通而设于路面上的一种岛状设施。
6、分车绿带:在分车带上进行绿化,也称为隔离绿带。
7、防护绿带:将人行道与建筑分隔开来的绿带。
8、安全视距:是指行车司机发觉对方来时立即刹车而恰好能停车的距离。
9、行道树:有规律地在道路两侧种植用以遮荫的乔木而形成的绿带,是街道绿化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最普遍的形式。
二、填空
1、园林规划设计的依据是科学依据、社会需要、功能要求、经济条件
2、园林规划设计包括:园林绿地规划和园林绿地设计两个含义
3、园林规划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是“适用、经济、美观”。
4、城市道路系统的基本类型:放射环形道路系统、方格形道路系统、方格对角线道路系统、混合式道路系统、自由式道路系统。
5、根据道路在城市中的地位、交通特征和功能可分为城市主干道、市区支道、专用道。
6、城市的主干道是城市的大动脉、可分为高速交通干道、快速交通干道、普通交通干道及区镇干道。
7、根据不同的种植目的,道路绿地可分为景观种植与功能种植两大类。
8、城市道路绿化形式有:一板二带式 、二板三带式、三板四带式、四板五带式及其他形式。
9、交通岛俗称转盘。
10、树池式种植行道树其池的边长或直径不得小于(1.5米),长方形的短边不得小于(1.2米),长短边之比不超过(1:2)。
11、树池式种植行道树,从树干到靠近车行道一侧的树池边缘不小于(0.5米),距车行道缘石不小于(1米)
12、一般在可能的条件下绿带占道路总宽度的(20%)为宜。
13、般来说,为了防止人行道上绿化带对行车视线的影响,其树木在一般干道的株距不应小于树冠直径的(2倍)。
1、园林绿地设计说明书都包括哪些内容?
答:(1)园地概况;(2)规划设计的原则、特点及设计意图;(3)公园总体布局及各分区、景点的设计构思;(4)公园入口的处理方法及全园道路系统、游览线的组织;(5)园地周围防护绿地的建设;(6)植物的配置与树种的选择;(7)绿地经济技术指标;(8)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2、行道树选择上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选择适应性强、苗木来源容易、成活率高的树种。
(2)树龄长、干通直、树姿端正、体形优美、冠大荫浓、花朵艳丽、芳香郁馥、发芽早、落叶迟、叶色富于季相变化的树种。
(3)花果无臭味、无飞絮、飞粉、落花落果不打伤行人,无污染的树种。
(4)耐修剪、愈合力强。
(5)不选择带刺或浅根树种,也不选择根特别发达隆起树种,萌芽力强的树种
3、道路绿地能起到哪些生态功能?
答:(1)绿地犹如天然过滤器,可以滞尘和净化空气。
(2)行道树尤其是乔木具有遮荫降温功能。
(3)绿地植物可以增加空气湿度。
(4)树木能吸收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并能杀灭细菌,制造氧气。
(5)绿地可以隔音和吸收噪音。
(6)低矮的绿篱或灌木可以遮挡汽车眩光,也可以作为缓冲种植。
(7)绿地还可以防风、防雪、防火。
4、行道树种植方式有哪些?分别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行道树种植方式有:树池式 树带式。
(2)注意问题:树池式—形状、规格、技术规定、池盖等;树带式—中断情况、 树带宽度等。
5、人行道绿化带设计注意要点?
答:树木株距确定;乔木、灌木行数与绿带宽度确定
六、论述题。
1、 论述中国园林发展经历的几个历史阶段及其历史文化背景。
答:中国园林从萌芽期、形成期、发展转折期、成熟期、高潮期、新兴期共经历了6个历史阶段。其历史文化背景各有所异。
(1)萌芽期:中国园林的是从商殷时期开始的,中国园林萌芽与殷周时期,最初的“囿”是让天然的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还挖池筑台,供帝王们狩猎和游乐。春秋时期神话内容较丰富,对园林的影响较大。模拟东海仙境成为后世帝王园囿的主要内容。
(2)形成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营建的宫室活动中也有园林建设;汉代在囿的基础上发展出新的园林形式——苑,其中有宫室建筑。苑中养百兽,供帝王狩猎取乐。有“一池三山”形式。
(3)发展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属于发展转折期。是历史的大动乱时期,是思想、文化、艺术的重大变化时期。形成了自然山水园或写意山水园。开始兴建佛寺。
(4)成熟期:中国园林在隋唐达到了成熟,主要有唐代山水建筑宫苑,唐代宫苑和游乐园,唐代写意山水园、北宋山水宫苑。
(5)高潮期:元、明、清时期园林建设达到了高潮,北方是以北京为中心的皇家园林,南方出现了私家园 …… 此处隐藏:16072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