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取得的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由邓小平于1981年7月18日会见香港《明报》社长时首次提出来的[1]。1982年9月1日,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第一次向全党、全国人民公开发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号召[2]。从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近30年来回荡在神州大地上最响亮的主旋律。胡锦涛总书记曾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深刻地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的中国特色,是立足于中国国情的,不是对经典论述的照抄,也不是对他国道路的照搬。在否定了“两个凡是”迷信崇拜的桎梏之后,怎样去建设社会主义,当初人们并不清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给出现成答案,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也不是可靠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4] 。这条改革之路大体上分成三个阶段。从1978年12月到1992年10月,这段时间里逐步确立了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开放起步和探索阶段。第二阶段,即1992年10月到2002年11月间,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第三阶段,即从十六大的召开至今,是进入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奋斗目标,并继续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事业的阶段[5]。
在中国历史上,各种改革不计其数,比较著名的,诸如商鞅变法、戊戌维新。唯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特征的改革开放真正得到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在短短30年内取得了令世界震惊的伟大成就。按照程天权教授在其
[6]著作《中国之路》引言中的观点,可以概括地讲,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就体
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即:推动了中国人民面貌的变化;促进了中国面貌的变化;推动了中国共产党面貌的变化;推动形成了创新性的伟大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
具体而言,首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带来的最深刻变化在于人的变化,即中国人民精神面貌的变化。“实事求是”取代了“两个凡是”,长期窒息人们思想的许多旧观念受到冲击,积极变革、讲求实效成为人们精神状态的主流。在这30年里,中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水平显著提高,居住条件和环境明显改善,贫困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