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不仅是民族的,而且是世界的。展示具有民族和地域色彩浓厚的东西,体现了文化是民族的,具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寻求与世界的共鸣体现了文化又是世界的,文化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A项符合题意。其他选项均与题意无关。
4.(2014·新课标全国Ⅱ)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引起高度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 ) ①中华餐饮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 ②中华餐饮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③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 ④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
A.①②
C.②④
答案 B
解析 ②错误,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并非中华餐饮文化;④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错在丰富和拓展了内涵,既没有体现,也不合实际。 B.①③ D.③④
高考题组三 传统文化与文化创新
5.(2014·安徽高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作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过去,人们推崇“父母在,不远游”;现在,社会倡导“常回家看看”。这告诉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 )
A.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B.破除陋习,移风易俗
C.博采众长,求同存异
D.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答案 D
解析 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与时代发展相结合,推陈出新,D正确;A、B、C错误。
6.(2014·江苏高考)“沙画瓶”是一种源自中东地区的艺术品。它是将死海海底的彩矿石磨制成的沙子填入玻璃瓶中,组成沙漠、骆驼等形状。一位中国女孩受此启发,用来自海南的岩石磨制成粉末,替代原来的稀有材料,并将五彩斑斓的沙漠奇景和古老的中国文字相结合,打造出“中国文化遗产系列”、“古诗词系列”等“沙画瓶”,受到极大的欢迎。材料表明( )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 ②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有助于文化创新 ③在实践中可以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 ④文化创新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