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春江花月夜》 姓名 课型 是否采用多 媒体 一、教材分析 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包括三个单元古代诗歌欣赏,共 30 首诗歌;三个单元 古代散文欣赏,共 18 篇散文。所以,这册选修教材的学习有利于夯实高中生古代诗文的积累, 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文言文阅读能力以及审美能力。本册书每个单元课文都分为三部分: 赏析示例、自主赏析和推荐作品。本单元为古代诗歌鉴赏单元,单元教学目标为掌握诗歌鉴赏 的重要方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即在欣赏写景抒情类诗歌的时候,在反复吟诵的基 础上,把握诗歌的主要意象,进行联想和想象,进而体会诗歌的意境,赏析诗人抒发的情感。 《春江花月夜》这首诗融景物美、哲理美和情感美于一体,是进行诗歌鉴赏“置身诗境,缘景 明情”指导的很好的范例。本课的学习,将为学生学习本单元“自主赏析”和“推荐作品”打 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在初中以及高一一学年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接触过一部分诗歌,对于诗歌的赏析 方法赏析技巧有一定的掌握。但是,在学生的认知以及掌握的过程中,他们对于诗歌的深层次 解读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如何准确理解作品中所传达的情感,比如怎样把自己的人生体 验融入文本的解读之中,另外学生对于诗歌的表现技巧问题仍然不是很清楚,表述的不太到位。 针对学生这样一种似懂非懂的学习状态,我在引导学生鉴赏这首诗歌的过程中尽量来调动学生 的人生体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主要意象,进行联想和想 象,进而体会诗歌的意境,赏析诗人抒发的情感。掌握写景抒情类诗歌的赏析方法。 三、教学资源与策略 教学资源:图片、古筝独奏、配乐朗诵《春江花月夜》 教学策略:1、通过图片音乐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2、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启发学生去想象、理解春江花月夜的美,培养学 生的想象能力,根据诗中的景去推断诗中的情,进而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才能。 贾雪宁 阅读课 课时 单位 2 课时 多媒体教学 陕西省山阳中学 教学对象 高二四班学生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通过朗读、提问交流、思考感悟来使学生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引导学生借助 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赏析诗歌诗情、画意、哲理浑然天成的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了解古代诗人借助意象表情达意的行文脉络,提升鉴赏诗歌 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利用朗读感悟培养学生吟咏声韵、感受诗趣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 五、教学重难点 在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如何在反复吟诵中通过联想和想象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立体 的、生动的画面,从而把握隐藏在文本背后的诗人的内在情思 ,这是欣赏诗歌至关重要的一环, 因此我把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作为本节课的重点;把赏析诗歌的景、情、理 相融的手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营造学生课堂 中国诗歌历史悠久而漫长,在这样一 (第一课时) 个悠久而漫长的时期里,中国诗坛涌 现出了众多杰出的诗人和许多优美感 人的诗篇。那么,这么多的诗歌中有 导语设计 没有一首顶峰之作呢?(略作停顿, 学生思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而引入对诗歌和诗人的了解) 跟随老师的思 路思考老师所 提出的问题 学习的气氛, 激 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想进一步 了解是否有这 样一篇巅峰之 作, 从而引出下 一个环节。
作者介绍
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 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 吴中四士。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 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 想的高远意境。他一生只留下两首诗 ( 《春江花月夜》和《代答闺梦还》 ) , 却因被闻一多先生誉为 "诗中的 诗,顶峰上的顶峰"的《春江花月夜》 ,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以孤篇压倒 全唐” 。 《春江花月夜》,乐府《清
由知道了解张 若虚的学生来
学生在赏析诗 歌的过程中也
介绍诗人, 老师 应积累相关的 做适当的补充。 文学知识。
商曲 吴声歌》旧题。
1、集体朗读全篇
学生心领神遇, 在调动学生的 倾听配乐朗诵, 想象力的同时,
2、播放配乐朗诵及相关图片,进入诗 联想画面之美, 充分唤起学生 歌意境感知。 耳听声韵之妙, 的人生体验, 让 心悟相思之情。 学生也融入诗 歌之中 整体感知
指导学生有 感情地吟诵, 浅 吟低唱, 用心品 3、两名学生范读,其他同学点评。在 读诗歌, 感知诗 范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歌传情达意的 方法。 点拨: 注意语音
在诗歌的赏析 过程中, 朗读品 味必不可少, 只 有将身心融入 诗中, 才能真正
语调, 速度要慢 准确理解其中 些,韵脚要拖 长,声音要响 亮, 要读得抑扬 顿挫。 所传达的情思。
提问:你聆听到一种怎样的情感? 学生认真思 考, 明确:天涯 自主、合作、探 相隔之苦 究式学习不仅 体现在学生与 也体 同 桌 之 间 互 相 学生之间, 讨论, 明确:这 现在老师与学 4、提问:诗人浓浓的相思之 …… 此处隐藏:4010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