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村信息化的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主要分析国内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以及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框架,并对如何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几点措施。
加大农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尽快建成相对完整的县(市)、镇、村3级农村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建立上连全国、省、市,下连镇、村纵横贯通的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实现全国农村信息网站联网运行和信息联网发布。加强各种农业数据库的研制与开发。开发农业应用系统,如各类智能农业专家系统。要注重对信息服务功能的开发。如:在线咨询、在线植保、在线专家咨询、供求在线呼叫及自动撮合等。
5、加强资源建设,提升数据质量
信息资源建设是信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数据库的建设又是信息资源建设的核心。鉴于目前农村的实际情况,应着力开发实用农业数据库,包括品种资源数据库、生产资料数据库、实用技术数据库、农产品市场数据库、农业政策法规数据库、农业机构数据库、农业成果数据库等。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兴起,多媒体数据库应运而生。它将十分复杂的农业技术,以极为简单、易懂、易学的方式表现出来,是利用现代信息手段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农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同时还应注意到,信息价值具有增值性,随着用户对获取信息内容的日益重视,信息消费者更迫切地要求得到高附加值的信息,即经过精心研究经过深加工的问题解决方案。因此,要在开展对网络信息进行整序、组织、重新包装等深层次开发利用增值信息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农业管理信息系统、农业专家系统、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动植物生长模型和专家诊断系统等农业应用软件的开发。
6、增强面向农村信息服务的针对性,提高信息服务质量
各类信息服务组织要针对农民的信息需求提供信息,要加大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力度,实现提供信息和需要信息的无缝对接,改变信息服务和信息需求脱节的现象。由传统的以面为主提供信息转变到以点为主提供信息,坚持点、面有机结合,构建信息利用新模式。要做实信息服务的基础性工作,要加强信息的收集、筛选和甄别,加大对信息深度加工的工作力度,多给农民提供经过信息过滤、加工成熟后的信息,多提供有一定信息深度的优质信息,多提供专门化系统性的信息。要从提高农民接受利用信息的效果出发,根据农民信息类型的利用特点,选择合适的信息传递方式,要多采取农民容易接受、习惯应用、传递效果好的方式提供信息。要注意把握好形式与内容、形式与对象的统一,提供信息的内容要与信息传递方式相一致,信息传递方式要与农民的信息素质相适应,努力提高面向农村的信息服务水平。
五、 展望
农村信息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农业繁荣、农村发展和农业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