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纲辨证
中医诊断学第五章 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
第五章【内容提要】 1、八纲概念
八纲辨证
2、八纲基本证候
3、八纲证候之间关系
八纲辨证
第五章【教学目标】
八纲辨证
1、掌握八纲辨证的概念。重点掌握表证与里证、寒证与热证、
虚证与实证、阴证与阳证的临床表现及其鉴别要点。掌握证候相兼与错杂、证候真假的临床表现及其诊断要点。掌 握阳虚证、阴虚证、亡阳证、亡阴证的临床表现及其鉴别
要点。2、熟悉八纲之间的相兼、错杂、真假、转化关系。熟悉八纲 辨证的意义。了解八纲辨证的发展情况。 3、初步学会对临床病例进行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
第二节 八纲辨证【病例】王某,男,40岁。患者胃脘疼痛,反复发作已三年,冬 季痛甚,痛时喜暖喜按,进热食痛减,食欲不振。今日起恶
寒发热,头痛,周身酸痛,无汗,口不渴,小便清长,大便溏泻,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请作出八纲诊断,并进行
病机分析。
回
回
八纲辨证
第五章【概说】通过对四诊 所获得的各 种病情资料,
八纲辨证
运用八纲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病位、病性、邪正盛衰 和病证类别的一种辨证方法。
八纲辨证
第五章【概说】
八纲辨证
因为任何一种疾病:
●从病位言——不外乎表证或里证;
●从病性言——不外乎寒证或热证;●从邪正斗争的盛衰言——不外乎虚证或实证; ●从和证类别言——总的可纳为阴证或阳证。
所以
是辨证的总纲。
八纲辨证
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一、表里辨证表里—是辨别病位外内浅深的一对纲领。对于外感病来说,
其意义尤为重要。
【概念】指外感六淫之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 (卫气)抗邪于肌表的证候。主要见于外感疾病初期阶段。
八纲辨证
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一、表里辨证
【临床表现】 发热恶寒(或恶风)、头身痛、舌苔薄白,脉浮。 伴鼻塞流涕,喷嚏,咽喉痒痛,微咳等症。
八纲辨证
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一、表里辨证
【证候分析】●六淫邪气袭肌表,正邪相争——恶风寒、发热; ●邪郁经络,气血流行不畅——头身疼痛; ●肺失宣发,窍道受阻——鼻塞流涕,喷嚏,咽喉痒痛; ●邪未入里——薄白苔; ●正邪相争于表,脉气鼓动于外——脉浮。
八纲辨证
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一、表里辨证
【证候类型】
1、表寒证—以感受寒邪为主。特点:恶寒重,微发热,无汗,头身痛,苔薄白润,脉浮紧。 机理:●寒邪袭表,卫阳被遏——恶寒重,发热轻; ●寒性凝滞收引——无汗,脉浮紧。 ●因其无汗故称伤寒表实证。
八纲辨证
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一、表里辨证
【证候类型】2、伤风表证—以感受风邪为主。 特点:恶风,微发热,汗出,脉浮缓
。 机理:●风邪袭表,卫外不固,营不内守——故汗出; ●腠开表虚——恶风,脉浮缓。
●与伤寒无汗表实相对而言,又称中风表虚证。
八纲辨证
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一、表里辨证
【证候类型】3、表热证—感受温热(风热)之邪。 特点:发热重,微恶寒,口渴,咽痛,舌质正常或尖边稍红, 苔薄白而干或苔薄微黄,脉浮数。 机理:●热为阳邪——发热重,恶寒轻; ●耗津伤液——口渴,咽痛,舌苔干。接
八纲辨证
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一、表里辨证
【概念】泛指病变部位在内,由脏腑、气血、骨髓等 受病所反映的证候。 所谓“非表即里”。
八纲辨证
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一、表里辨证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难以说明哪几个症状就是里证的代 表症状。本章的寒、热、虚、实辨证,以及后
面的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等辨证部分,均属里证的范畴。
八纲辨证
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一、表里辨证
【证候分析】 ①外邪不解,内传入里侵犯脏腑; ②外邪直接侵犯脏腑而成;
③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等,直接损伤脏腑,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而出现的病证。
八纲辨证
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一、表里辨证附:半表半里证
【概念】外邪由表内传,尚未入里,或里邪透表,尚未至于表,邪正相搏于表里之间。半表半里证在六经辨证 中称为少阳病证。 【临床表现】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 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