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5 龙应台 《目送》2

时间:2025-05-15   来源:未知    
字号:

汉语言文学 ,选修, 台港澳文学 ,海外文学,王慧老师课件

龙应台:《目送》

龙应台介绍 1984年一篇《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响 彻台湾大地,同年出版的《龙应台评小说》一 上市即告罄,多次再版,余光中称之为“龙卷 风”。接着出版的《野火集》更是风靡台湾, 但是这位作家就在她事业处于巅峰之时,却随 着丈夫旅居瑞士,过起了相夫教子的生活。十 多年后再回台湾,出任台北市文化局局长,将 台北市的文化事业搞得风生水起。这就是龙应 台。

汉语言文学 ,选修, 台港澳文学 ,海外文学,王慧老师课件

龙应台:《目送》

龙应台, 女,祖籍湖南衡山,父亲姓龙,母亲姓应 ,出生在台湾所以叫龙应台 龙应台1952年生于台湾,自小在台湾苗栗长大。 1974年毕业于国立成功大学外文系后,赴美国求学 。 1982年获得堪萨斯州立大学英文系博士学位后,一 度在纽约市立大学及梅西大学外文系任副教授。 1983年回台湾,先在“中央大学”外文系任副教授, 后去淡江大学外国文学所任研究员。 1984年,龙于中国时报撰写“野火集”专栏,引起热 烈回响;隔年出版,一上市即告罄,一个月内印刷 24次,是80年代对台湾民主发展极具影响的一本书 。余光中称其为“龙卷风”。同年出版《龙应台评小 说》震动台湾文坛。她的杂文针砭时弊,切中民意 。在海峡两岸及海外华人界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汉语言文学 ,选修, 台港澳文学 ,海外文学,王慧老师课件

龙应台:《目送》

1986年至1988年龙应台因家庭因素旅居瑞士两 年,专心育儿。 1988年迁居德国,在法兰克福大学任教授,兼 台湾《中国时报》驻法国、瑞士特派员。 1988年底,作为第一个台湾女记者,应苏联政 府邀请,赴莫斯科访问十天。 1994年,北京三联书店出版《人在欧洲》。 1995年,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孩子,你慢慢 来》;自这一年起,龙应台在上海《文汇报》“ 笔会”副刊写“龙应台专栏”,与大陆读者及文化 人的接触,使她开始更认真地关心大陆的文化发 展。

汉语言文学 ,选修, 台港澳文学 ,海外文学,王慧老师课件

龙应台:《目送》

1996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龙应台自选 集》。1996年以后龙应台不断在欧洲报刊上 发表作品,对欧洲读者呈现一个中国知识分子 的视野和见解,颇受注目。 1997年,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魂牵》。 1999年,应台北市长马英九邀请,龙应台出 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局长,期间推动本土文化 及保护树木等政策措施。2003年8月,赴香 港。先后任香港城市大学及香港大学的客座教 授,

汉语言文学 ,选修, 台港澳文学 ,海外文学,王慧老师课件

龙应台:《目送》

2005年7月,与一群主张社会参与的文化人及企业 家共同创成立龙应台文化基金会。 2009年,龙应台推出了号称用了十年酝酿、一年闭 关、走遍三大洋五大洲才写成的《大江大海1949》 。 2012年1月31日,台湾“

文建会主委”将由前台北市 文化局局长龙应台接任。2012年5月20日之后,“ 文建会”将转型为“文化部”,龙应台也将成为第一任 台湾地区“文化部部长”。 2013年1月29日,宣布启动“台湾文化光点计划” 。 2013年2月17日,展开为期10天的欧洲文化访问 。

汉语言文学 ,选修, 台港澳文学 ,海外文学,王慧老师课件

2014年12月1日,台湾当局“文化部长”龙应台确 定请辞,龙应台召开记者会,发表辞职声明并举行 记者会说明辞官的心路历程,除了对台湾领导人马 英九和江宜桦表达感激,未来将告别政坛,继续写 书,陪伴年迈的母亲。 2013年1月29日,宣布启动“台湾文化光点计划” 。 2013年2月17日,展开为期10天的欧洲文化访问 。 2014年12月1日,台湾当局“文化部长”龙应台确 定请辞,龙应台召开记者会,发表辞职声明并举行 记者会说明辞官的心路历程,除了对台湾领导人马 英九和江宜桦表达感激,未来将告别政坛,继续写 书,陪伴年迈的母亲。

汉语言文学 ,选修, 台港澳文学 ,海外文学,王慧老师课件

龙应台:《目送》地点1.校门 2.安检门 3.窗口 “我” (公车门) 儿子

目 送 时间 对象上小学

出国交流上大学 年老

目 送父亲

4.大学侧门5.自动玻璃门 6.火葬场的炉门

生病 去世

汉语言文学 ,选修, 台港澳文学 ,海外文学,王慧老师课件

龙应台:《目送》主题

《目送》,文章以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个镜头“目送 ”为线索,切入点很小很普通,作者透过这种司空见 惯的生活小镜头,引发了对亲情、对人生的感悟与思 考,通过描述她儿子如何随着年龄的增长与她疏离以 及描述他与父亲的多次离别,清晰地表达了她对于人 生路上亲人之间的离合的落寞、无奈以及豁达。 在文中她写了生命中两件“小事”:儿子十六岁到美国当 交换学生,在机场,她看着儿子通过护照检查、进入 海关,背影倏地消失,没有回头;多年后,她父亲在 医院的最后时光,她又看着轮椅上被护士推回房的父 亲背影。通过这些事,她开始理解个人生命中最私密 、最深埋、最不可言喻的“伤逝”和“舍”,并在文中写道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 …… 此处隐藏:519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15 龙应台 《目送》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