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5.导管感染的预防与治疗_11

时间:2025-05-14   来源:未知    
字号:

血管内导管相关 感染的预防与治疗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EICU 徐盈

关于导管感染相关概念 导管细菌定植(catheter colonization): 导管头部、皮下部分或导管接头处定量或半 定量培养有微生物显著生长。

O’Gradu NP, Alexander M, Dellinger EP et al.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intravascular 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s. Pediatrics. 2002;110(5):e51

出口部位感染(exit-site infection): 分为临床定义和微生物学定义。 临床出口部位感染是指出口部位2 cm 内的红斑. 硬结和(或)触痛;可能伴有其他感染征象或症状, 例如发热或出口部位溢脓,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 微生物学的出口部位感染是指导管出口部位的渗 出物中培养出微生物,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

O’Gradu NP, Alexander M, Dellinger EP et al.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intravascular 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s. Pediatrics. 2002;110(5):e51

导管隧道感染(tunnel infection): 指来自导管出口部位2 cm以上,沿皮 下隧道导管路径的触痛、红斑和/或硬 结,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

O’Gradu NP, Alexander M, Dellinger EP et al.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intravascular 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s. Pediatrics. 2002;110(5):e51

囊感染(pocket infection): 指完全植入皮下装臵与血管内导管连 接的皮下囊感染性积液;常有囊上方 皮肤组织触痛、红斑和/或硬结;自 发的破裂或引流,或表面皮肤的坏 死.可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O’Gradu NP, Alexander M, Dellinger EP et al.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intravascular 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s. Pediatrics. 2002;110(5):e51

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RBSI) 指留置血管内装置患者出现细菌血症 或真菌血症,经外周静脉抽取血液培 养至少一次结果阳性,同时伴有感染 症状(如发热、寒颤和低血压)且除导管 外,无其他明显的血行感染源。O’Gradu NP, Alexander M, Dellinger EP et al.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intravascular 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s. Pediatrics. 2002;110(5):e51

常见的致病菌 常见的致病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金 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和白色念珠菌,

少见的致病菌有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 食单胞菌、鲍蔓不动杆菌等,放射性土壤 杆菌也有报道。 真菌感染在近年来有增加趋势。Jarvis WR, Edwards JR, Culver DH et al. Nosocomial infection rates in adult and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s in the United States. National Nosocomial Infections. Surveillance System. Am J Med. 1991 Sep 16;91(3B):185S-91S

致病菌 表皮葡萄球菌感染主要是由于皮肤污染引 起,约占CRBSI的30%。

金黄色葡萄球菌曾是CRBSI最常见的病原 菌,目前约占院内血行感染的13.4%。 在过去的20年里,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VRE)感染的发生率

也在增加。Jarvis WR, Edwards JR, Culver DH et al. Nosocomial infection rates in adult and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s in the United States. National Nosocomial Infections. Surveillance System. Am J Med. 1991 Sep 16;91(3B):185S-91S

病原菌的种类与病死率有一定相关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导管相关血行感染 的死亡率最高,达8.2%。

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所致的CRBSI的死 亡率最低,约为0.7% 。 真菌引起的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死亡率更 高。Mermel LA, Farr BM, Sherertz RJ et al.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intravascular 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s. 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 2001 Apr;22(4):222-42

确诊(导管能被证明为感染来源) 至少包括以下各项中的1项: 有1次半定量(每导管节段≥ 15 CFU)或定量(每导管节段≥ 100CFU)导管培养阳性,从导管节段和外周血中分离出相 同的微生物(种属和抗生素敏感性); 从导管和外周静脉同时抽血做定量血培养,两者血培养菌 落计数≥5:1; 阳性时间差(例如中心静脉导管血液培养阳性比外周血液 培养阳性至少早2 h); 导管出口部位流出的脓液中培养出与外周血中同样的细菌。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2007)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

临床诊断(导管极有可能为感染来源,但未达到确诊标准, 称为与导管有关的血行感染catheter-associated BSI): 需要包括以下一或者两条: 导管相关脓毒症(临床):导管头或导管节段的定量或半定量培养 阳性,临床上表现为脓毒症,除了导管外无其他感染来源,在拔除 导管48小时内,并未用新的抗生素治疗下,症状好转;

细菌血症或真菌血症:血管内导管留置的病人中有感染征象且至少 有两个血培养(包括一个来源于外周血)的阳性结果,为皮肤共生 菌,但导管节段培养阴性且除了导管没有其他明显血行感染的来源 (所谓的“原发性菌血症”)导管相关血行感染。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2007)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

拟诊(既不能确诊也不能排除 导管相关感染) 需满足以下之一: 导管相关脓毒症(临床):导管头或导管节段定量或半定量 培养阳性,有临床脓毒症表现并且除了导管无明显感染来源, 在导管拔除和抗生素使用后症状消退; 细菌血症/真菌血症:血管内导管留置的病人中有感染征象 (发热、寒颤和/或低血压)且有一个血培养(通过导管抽取 或来源于外周均可)的阳性结果,为皮肤共生菌。但导管节 段培养阴性且除了导管没有其他明显血行感染的来源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2007)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

推荐意见 不能

仅依靠临床表现来诊断是否 …… 此处隐藏:1434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5.导管感染的预防与治疗_1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