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靖远三中生化组
张明霞
一、化学平衡的移动一定条件下的化学平衡(v正 = v逆)条件改变
原化学平衡被破坏( ( v 正 ≠ v 逆)一定时间后
建立新条件下的新化学平衡(v正′ =v
′逆
)
二、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原因:当增大反应物浓度,正 反应速率增大(此时逆反应速 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率不变),使得v正>v逆,所 结论: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新 推论: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 平衡速率大于原平衡速率)。 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 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图示:(达平衡后增大某反应物的浓度) vV正 ′V正 V逆′ V逆
t
【讨论】现有反应
已知1mol CO和2molH2O在一定条件下 反应,达平衡时,生成0.7molCO2。若其它 条件不变,将2molH2O改为4molH2O,达 到新平衡时,生成的CO2的量可能是( B ) A. 0.65mol C. 1.0mol B. 0.83mol D. 1.4mol
【讨论】下列各图表示某可逆反应在t1时刻达平衡后,于t2时 刻改变某种物质的浓度,再于t3时刻达到新平衡。试判断t2时 刻是如何改变物质的浓度的及平衡移动的方向?
v图一V正 V逆
V逆 ′′ V正
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vV正
t1
t2
t3
t
图二V逆
V逆 ′′ V正
减小反应物浓度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t3
t1
t2
t
增加反应物浓度或减少生成物浓度, 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增加生成物浓度或减少反应物浓度, 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二、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2、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原因:增大压强,体积缩 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 结论: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 度均增大,故正逆反应速 推论:其它条件不变时,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 率均增大;但逆反应参加 增大的方向移动;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则改 反应的气体分子数多,其 450℃时,N2与H2反应生成 NH3的实验数据 速率增加得更多。 变压强时平衡不移动。
压强 1 图示:(反应 (MPa) v NH3 2.0(%)
5 9.2
10V逆 ′′ V正
30 60 100 达平衡后增大压强) 35.5 53.6 69.4
16.4
V正 V逆
t
讨论压强对平衡的影响时应注意:
1、对没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可逆反应,因压强对其速 率无影响,故此类反应达平衡后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 2、对于非纯气相反应,达平衡后改变压强,平衡移动 方向只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的相对大小有关。如可逆 s 反应 ,达平衡后增大压 强,平衡应向右移动。
3、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没有发生改变的可逆反应,如
2A(g)+B(g)
3C(g)
改变压强,平衡不
发生移动。
思考1、现有平衡体系 下列情况下,平衡如何移动?
①保持温度、体积不变加入氩气;②保持温度、压强不变加入氩气。
二、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3、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结论: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图示:(反应 达平衡后升高温度) vV正 V逆 V正 ′′ V逆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原因:升向温度,正逆 反应速率均增大;但吸 热反应比放热反应的速 率增加得更多。
t
练习一定条件下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可逆反应: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 平衡后,四次改变条件(每次只改变一个条件),对 v正、 v逆的影响如图所示。则改变的这四个条件依次为:vV正 V逆 V逆 V正 V正
V逆
①
②
③
④
t
勒夏特列原理条件改变 平衡移动方向 平衡移动结果
向正方向移动 反应物浓度降低 增大反应物浓度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
个条件(如浓度、温度、 向正方向移动 生成物浓度增大 降低生成物浓度 压强等),平衡就向能 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 向体积减小方向移动 体系压强减小 增大压强 移动。升高温度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体系温度降低
思考1、向氯化钙溶液中通入CO2,无沉淀产生, 若先向氯化钙溶液中通入适量氨水,再通入 CO2则有白色沉淀生成,请运用勒夏特列原 理简要解释上述现象? 2、向FeCl3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 ,发生 反应后达如下衡: 若向该平衡体系中加水稀释,平衡是否移 动?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