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背景:1.政治:路易十四完成了全国范围的绝对君权的专制统治。 2.经济:经过路易十三的首相黎世留和玛萨琳相继的努力,到17 世纪中叶,法国已经是欧洲最强大的国家,经济繁荣。 3.文化: 1)哲学家的“唯理论”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为了建立和巩固专制的中央王权,政府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建 立官方的绝对统治。 3)古典主义在经过半个世纪与巴洛克文化的较量后成为正统。 4.社会背景: 1)刚刚摆脱封建内战,在一切方面建设现代化的国家和社会。 2)科学开始突飞猛进,人们对自己的认识能力、自己的理性有 充分的信心, 5.溯源:16世纪中后受意大利造园艺术的影响。
造园师——勒·诺特尔 (1613-1700) 路易十四时期的宫廷造园家,后世称他 为“宫廷造园家之王”。
出生于园艺世家。学习园艺、绘画和建筑学,还学过透视 术和视觉原理。 代表作: 沃-勒-维贡府邸花园 凡尔赛宫花园
2.概况凡尔赛宫原是一个小小的村落。1624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三在这一 带的树林中建造了一座狩猎庄。路易十三死后,他的儿子路易十四决定 把它建成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从1661年动工,由著名建筑师 勒·沃·哈尔都安和勒·诺特尔精心设计而成,1689年完全竣工。 经 过三百多年的扩展和重建,凡尔赛宫已成为一座宏伟富丽的宫殿,它占 地111万平方米,其中宫殿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园林面积100万平方米。
3.场所
凡尔赛宫所在地区原来是一片森林和沼泽荒地。1624年,法国国王路易 十三以1万里弗尔的价格买下了117法亩荒地,在这里修建了一座二层的
红砖楼房,用作狩猎行宫。由于16至17世纪的巴黎市民不断发生暴动,所以路易十四决定将王 室宫廷迁出混乱喧闹的巴黎城。经过考察和权衡,他决定以路易十三在
凡尔赛的狩猎行宫为基础建造新宫殿。为此征购了6.7平方公里的土地。勒诺特在1667年设计了凡尔赛宫花园和喷泉,勒沃则在狩猎行宫的西、 北、南三面添建了新宫殿,将原来的狩猎行宫包围起来。原行宫的东立
面被保留下来作为主要入口,修建了大理石庭院。
4.凡尔赛宫的历史 历史年表
1. 1682年5月6日,路易十四宣布将法兰西宫廷从巴黎迁往凡尔赛。 2. 1688年,凡尔赛宫主体部分建筑工程完工。 3. 1710年,整个凡尔赛宫殿和花园的建设全部完成并旋即成为欧洲最大、 最雄伟、最豪华的宫殿建筑和法国乃至欧洲的贵族活动中心、艺术中 心和文化时尚的发源地。
历史意义
凡尔赛宫始终是法国封建统治历史时期的一座华丽的纪念碑。从内容上讲不仅是法兰西宫廷,而且是国家的行政中心,也是当时法国社 会
政治观点、生活方式的具体体现。 从政治上讲它是欧洲自古罗马帝国以来,第一次表现出能够集中如此巨大 的人力、物力、财力的专制政体力量。在其全盛时期,宫中居住的王子王孙、贵妇、亲王贵族、主教及其侍从仆人竟达 36000名之多。在凡尔赛还驻扎有瑞士百人卫队、苏格兰卫队、宫廷警察、6000名王家 卫队、4000名步兵和4000名骑兵
法国建筑师为路易十四扩建了长达400米的凡尔塞宫(1661---1756年)
5.平面分析庞大恢宏的宫苑以东西为轴,南北对称,中轴线两则分布着大小建筑、 树林、草坪、花坛和雕塑。宫殿顶部摒弃了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而 采用了平顶形式,显得端庄而雄浑。中轴线上建有雕像、喷泉、草坪、 花坛等。宫前广场有两个巨型喷水池,沿池伫立着100尊女神铜像。
法国凡尔赛宫
广义的凡尔赛宫分为宫殿和园林两部分
宫殿指主要建筑凡尔赛宫园林分为花园、小林园和大林园3部 分。
凡 尔 赛 宫 宫 殿 之 镜 廊
凡尔赛宫镜厅:又称镜廊,被视为法国路易十四国王王宫中的一件“镇宫之宝”,以17面 由483块镜片组成的落地镜得名。它是法国的凡尔赛宫最奢华、最辉煌的部分,厅长76米 ,宽10米,高13米。镜厅墙壁上镶有17面巨大的镜子,每面镜子由483块镜片组成,反射 着金碧辉煌的穹顶壁画。镜子相对视野极好的17扇拱形落地大窗,透过窗户可以将凡尔赛 宫后花园的美景尽收眼底。镜厅一直以来被誉为法国王室的瑰宝,无数面巨大的铜镜反射 着从后花园映进的光芒,这里是路易王朝接见各国使节时专用的宫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