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发散性思维训练
在化学日常教学和复习中,如何克服题海战术,培养学生能力?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深刻体会到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可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散性思维是从不同角度和层次对某个问题的思考和分析,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对克服题海战术,减轻学生负担,特别是对造就创造性人才至关重要。
一、抓住发散点多“想”,训练思维的流畅性
思维的流畅性,是指学生思维活跃,反应灵敏,善于联想。初中化学知识点多而杂,零而散。因此我们经常围绕一个知识点编题,展开提问,以求在多问中掌握知识,从而训练思维的流畅性。 例1.在复习第十、十一单元《酸碱 盐》知识时,可通过讨论题:制备硫酸锌物质,引导学生探求多种方法制得硫酸锌的可能途径。
1.通过酸与金属反应,h2so4和zn反应
2.酸与碱反应,h2so4和zn(oh)2反应
3.酸与盐反应,h2so4和znco3反应
4.金属与盐反应,zn和feso4反应
在思考硫酸锌产生途径中,完成酸碱盐化学性质的复习,在讨论由碱和盐能否产生硫酸锌时可引导学生考虑,例如,+zn(oh)2=znso4+
横线上的物质由自己判断、填写。这样既复习复分解反应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