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建筑现象学对中国当代居住价值观的影响

时间:2025-05-14   来源:未知    
字号:

文章编号:1009-6825(2007)22-0025-02

建筑现象学对中国当代居住价值观的影响

赵 倩

摘 要:通过对 建筑现象学 原理的阐述,对建筑现象学四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在当代的城市居住中,如何运用这一原理解决好城市统一性与建筑协调性的问题,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价值。关键词:建筑现象学,居住价值观,城市中图分类号:TU-021

建筑现象学是以 现象学 的观察方法或认识方法,来研究人

与建筑、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用这种方法来认识、理解、指导建筑行为的一种理论;是一部分学者、理论家对那些运用现象学的认识方法,考察建筑而得出的理论成果所给予的理论分类。建筑现象学的理论基础源于胡塞尔20世纪初创立的现象学哲学。20年后,海德格尔运用现象学的方法从语言学和诗学的角度对存在进行了研究。后来舒尔茨从海德格尔的立场出发,将人的存在与 居住 相联系,认为人的世间存在就是居住。

建筑现象学是用具体的术语而不是抽象的概念来描述环境现象,是从特定的地点、人群、事物和历史事件构成的建筑环境出发,考察人与环境的关系,从人们的环境经历中揭示建筑形式的意义。

建筑现象学的内容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以下4个方面:1)建筑环境的基本质量和属性;2)人们的环境经历及其意义;3)衡量建筑环境的社会和文化尺度;4)建筑场所与人的存在关系。现具体解释如下:

环境的质量是通过人在其中的生活呈现出来的。它不仅有赖于其构成元素自身的属性以及元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也有赖于它们在人们生活经历中所发生的作用和意义。建筑环境是由自然元素和人工元素构成的,这两种元素的属性和质量及其相互关系,就构成了居住环境的基本质量和属性。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也可以说一方的建设环境培育和陶冶一方人,一代的生活环境培育一代人。居住空间环境是一种物质秩序,这种空间环境整体组织的长期作用是产生、维持和 控制 人们生活活动格局的有力结构。人们长期定居在特定的居住空间环境中,必然产生生活环境与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 存在决定意识 ,从而形成相应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意识观念,以至文化形态,人类的居住生活方式是人类文化的基体。有什么样的周边环境,就会造就与之相适应的建筑,如沙漠地区的建筑为防止日晒和风沙,都有着厚而结实的砖墙和比较小的开窗;而江南水乡的特殊地貌则使建筑的整体结构产生了处处 与水为邻 的特点:建筑或是依水而建,或是与河平行,沿河居民临水设门设窗,形成了特有的阁楼形态。

人们的环境经历及其意义分为物质和心理两个层面:1)物质方面:环境中的建筑空间、实体以及构成它们的比例、尺度、色彩、光线、音响、质感、形式符号等文化标记。2)心理方面:人对环境的经历和体验,涉及到环境意象、人对环境的定位与确认等心理问题。这就是说,当人们看到以榻榻米为模数的住宅一定会想到

收稿日期:2007-03-07

作者简介:赵 倩(1981-),女,北京服装学院硕士研究生,北京 100029

文献标识码:A

是日式的建筑,而看到罗马柱石膏像、复杂的墙线墙脚装饰一定

又会想到欧式的建筑。转而言之,这就要求建筑有属于自己的特征标记,有很强的时代背景和可识别性。

衡量建筑环境的社会和文化尺度要根据不同的习俗和历史文化而具体制定。不同的习俗和历史文化造就了不同的建筑环境,因而也就划定了人们环境经历的基本框架。 文化 在这里被理解为人们共享的生活方式,因此,不同的建筑要求符合共处同一环境的大多数人群的审美标准,具备普遍的文化含义。

场所,就是人们生活的建筑空间,由特定的街区环境和建筑所构成。场所与物理意义上的空间和自然环境有很大的不同。场所是人们通过与建筑环境的反复作用和复杂的交往之后,在情感和记忆中形成的概念。不同的场所对人们有不同的功用:写字楼是用于商务接洽会谈的场所,公园是供人休憩游玩的场所,歌剧院是给人视听娱乐的场所 而人们也是根据在不同时间的不同需要来选择要去往的场所。

建筑现象学在20世纪中期以后,已对中国的居住价值观产生了越来越重大的影响,从开始时的先导建筑师到后来的普通百姓,居住的意义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迁。

居住 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的基本生存活动。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中取得发展,在改造客观环境的活动过程中也改造了人类本身。从原始人到现代城市人,是人类不间断的 文 化过程。人类为改善自身在客观世界中的生存环境而进行大量的建筑活动,并不间断地在改进居住生活空间环境,人们的 个人 、 家庭 和 居住社会 生活活动的一切特性以及他们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均反映在他们建设的空间环境中。

当代人的居住更多指的是在城市的居住。因此有人说:城市是现代人类社会的载体。居民定居在城市中,城市的居住生活建设是居民生存生活的基本需要,它占整个城市空间的50%以上。居民在定居生活中产生共同的利益关系,形成城市的居住生活社会,满足个人、家庭和多层次社会生活的物质及精神范畴的生活需求。城市因人的聚居、因人的交流而形成不同的特质。人居延续着城市的特质与灵魂,人居延续着城市鲜活的生命。极富生命力的城市总是包含着同样 …… 此处隐藏:3003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建筑现象学对中国当代居住价值观的影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