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物理试题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
物理试题
2015.3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120分)
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间距增大,分子势能一定增大
B.物体的温度越高,其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 C.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D.只有热传递才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14. 秦山核电站是我国第一座自主研究、设计和建造的核电站,它为中国核电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秦山核电站的能量来自于
A.天然放射性元素衰变放出的能量 B.人工放射性同位素衰变放出的能量 C.重核裂变放出的能量 D.轻核聚变放出的能量
15.关于光学现象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X光机透视人体是利用光电效应现象 B.门镜可以扩大视野是利用光的衍射现象
C.在光导纤维束内传送图像是利用光的色散现象 D.光学镜头上的增透膜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
16.关于机械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机械波的传播过程也是传递能量的过程 B.机械波的频率与波源振动的频率无关 C.机械波不能产生干涉、衍射现象 D.机械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17.发射地球同步通信卫星是将卫星以一定的速度送入预定轨道。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发射场一般尽可能建在纬度较低的位置,这样做的主要理由是在该位置
A.地球对卫星的引力较大
B.地球自转线速度较大
C.重力加速度较大
D.地球自转角速度较大
18.图中虚线所示为某一静电场的等势面。一点电荷仅在静电力
作用下先后经过A、B、C三点,在经过A、C点时,其动能分别为5eV和25eV。当这一点电荷经过到B点时,其动能应为
A. 10eV B.15eV C. 40eV D.55eV
2015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物理试题
19.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其装置如图所示。A 是一块水平放置的平板,其上有一组平行插槽(如图中P0P0'、P1P1'、P2P2'、…),槽间距离均为d。将P0P0'置于斜槽末端的正下方,把贴有复写纸和白纸的平板B垂直插入P1P1'槽内,使小球从斜槽某一位置O无初速度释放,并从斜槽末端水平飞出,沿垂直P1P1'方向撞倒B板的白纸上并留下痕迹点1。之后将B板依次插入P2P2'、P3P3'插槽内,并分别向纸面内侧平移距离d和2d,让小球仍然从位置O无初速度释放,并从斜槽末端水平飞出,沿垂直P1P1'方向撞倒B板的白纸上并依次留下痕迹点2和3。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B板白纸上留下的痕迹点1、2、3排成一条竖直的直线
B.在B板白纸上留下的痕迹点1、2之间和2、3之间的竖直距离相等 C.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过程中,每经过相等时间,其动能改变量的大小相等 D.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过程中,每经过相等时间,其动量改变量的大小相等
20.如图所示,一均匀带正电绝缘细圆环水平固定,环心为O点。
带正电的小球从O点正上方的A点由静止释放,穿过圆环中心O,并通
过关于O与A点对称的A′点。取O点为重力势能零点。关于小球从A
点运动到A′点的过程中,小球的加速度a、重力势能EpG、机械能E、电势能EpE随位置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A到O的过程中a一定先增大后减小,从O到A的过程中a图3 一定先减小后增大
B.从A到O的过程中EpG小于零,从O到A'的过程中EpG大于零
C.从A到O的过程中E随位移增大均匀减小,从O到A'的过程中E随位移增大均匀增大
D.从A到O的过程中Ep电随位移增大非均匀增大,从O到A'的过程中Ep电随位移增大非均匀减小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180分)
本部分共11小题,共180分。
甲
图2 乙
2015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物理试题
(2)甲、乙两位同学在“验证牛顿第二
定律”实验中,使用了如图3所示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他们先调整垫木的位置,使小○
车不挂配重时能在倾斜的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做的目的是 。 2此后,甲同学把细线系在小车上并绕○图3 过定滑轮悬挂若干配重片。在小车质量一定
的情况下,多次改变配重片数量,每改变一次就释放一次小车,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多条纸带。图4是其中一条纸带的一部分,O、A、B、C为4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个打出的点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4..........源上。通过对纸带的测量,可知小车运动过程中的加2
速度大小为 m/s(保留2位有效数字)。
3根据多条纸带的数据,○甲同学绘制了小车加速度与小车所受拉力(测量出配重的重力作为小车所受
图4
拉力大小)的a-F图象,如图5所示。由图象可知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当小车质量一定时,其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成正比 B.当小车所受合外力一定时,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C.小车的质量约等于0.3kg
D.小车的质量约等于3.3kg
4乙同学在实验时,○因配重片数量不足改用5个质量为2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