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课程设计 模电课程设计 OTL音频功率放大器
有输出电阻低,负载能力强等优点,适合于作功率输出级。T1管工作于甲类状态,它的集电极电流IC1由电位器RW1进行调节。IC1 的一部分流经电位器RW2及二极管D, 给T2、T3提供偏压。调节RW2,可以使T2、T3得到合适的静态电流而工作于甲、乙类状态,以克服交越失真。静态时要求输出端中点A的电位等于Ucc的一半,可以通过调节RW1来实现,又由于RW1的一端接在A点,因此在电路中引入交、直流电压并联负反馈,一方面能够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同时也改善了非线性失真。
当输入正弦交流信号ui时,经T1放大、倒相后同时作用于T2、T3的基极,ui的负半周使T2管导通(T3管截止),有电流通过负载RL,同时向电容C0充电,在ui的正半周,T3导通(T2截止),则已充好电的电容器C0起着电源的作用,通过负载RL放电,这样在RL上就得到完整的正弦波。
5 安装与调试
5.1 元件的安装:
1.元件焊接部位上锡。
2.将电阻器,晶体管插入印制板的相应位置上,要注意,电解电容器的极性和晶体管的管脚不要插错。
3.焊接元器件时保留元器件引线的适当长度,焊点要光滑,防止虚焊和搭锡。
5.2元件的调试:
1. 静态工作点的调试
按上述原理图在电路板上连接线路,将输入信号旋钮旋至零(ui=0)电源进线中串入直流毫安表,电位器 RW2置最小值,RW1 置中间位置。接通+12V 电源,观察毫安表指示,同时用手触摸输出级管子,若电流过大,或管子温升显著,应立即断开电源检查原因(如RW2 开路,电路自激,或输出管性能不好等)。如无异常现象,可开始调试。
a.中点电位的调试。
理论上,对于OTL电路,单电源供电时,只要调整Rw1,就能使中点A点的电位等于电源电压的一半。
在实际调试过程中,很多情况下,调整Rw1,A点的电位很难达到电源电压的一半,而且在调试后,也难保持这个电压。解决方案如下:首先,用万用表检查各个晶体管是否完好,特别是查看输出级功放三极管T2、T3和输出级二极管D是否被击穿短路或开路。然后通电检查各级放大电路的工作点是否正常。并重新调整放大器的工作点,使中点UA恢复正常。而且,放大器的工作点和中点电压要反复调整,才能达到要求。(注:中点电位的调试,学生体会到,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实操与理论分析的联系,以及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b.调整输出极静态电流及测试各级静态工作点
调节RW2 ,使T2、T3管的IC2=IC3=10~20mA。 从减小交越失真角度而言,应适当加大输出极静态电流,但该电流过大,会使效率降低,所以一般以10~20mA左右为宜。由于毫安表是串在电源进线中, 因此测得的是整个放大器的电流,但一般T1的集电极电流IC1 较小,从而可以把测得的总电流近似当作末级的静态电流。如要准确得到末级静态电流,则可从总电流中减去IC1之值。 调整输出级静态电流的另一方法是动态调试法。先使RW2=0,在输入端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