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课程设计名称:
焊接并调试收音机
二、课程设计目的
(1) 让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电子电路应用系统的整个制作过程;
(2) 大学生创熟悉常用电子元器件,基本掌握手工电烙铁的焊接技
术,能够独立的完成简单电子产品的安装与焊接;
(3) 根据原理图,在PCB上进行元器件的焊接;
(4) 分析原理图,并调试焊接好的实物。
三、收音机的工作原理:
收音机的原理是把空中的无线电波转换成高频线号,着一切由接收天线来实现,然后通过解频即检波(也即是把调制的高频载波上的音频信号卸下来)还原成音频信号,送到扬声器变成音波。是把接收到的电台高频信号,用一个变频级电路将它转化为频率固定的中频信号(我国的标准为465KHz),然后再对这个中频信号进行多级放大,再检波,低放。由于不同频率的无线电波用途较广、接受的电波较多,所以音频信号就会互相干扰,导致音响效果不好,所以当要选择所需的电台并把不要的信号“滤掉”,以免产生干扰,所以在我们收听广播时,使用选台按钮。由于中频固定,且频率比高频已调信号低、中放的增益可以做的较大,工作较稳定,通频带特性也可做的理想、这样可以使检波器获得足够大的信号,从而使整机输出音质较好的音频信号,所以中频调谐放大电路可以做到选择性好、增益高又不易自激。这样灵敏度和选择性都可大幅度改善,而且可使整个波段接受灵敏度均匀。
电路原理图
四、课程设计材料:
电烙铁:外热式电烙铁,功率为30 w,烙铁头是铜制。
焊锡,螺丝刀、镊子,练习用的电路板,练习用电阻,电容,三极管,散装的收音机零件(电阻,电容,发光二极管,三极管,变压器,导线,电池,喇叭等等)。
五、实验内容:
1、元器件的识别。电路板上涉及到很多元件,二极管,三极管,电阻,电容(独石电容、电解电容,圆片电容),变压器等等。电阻需要按色环来区别其电阻值,二极管,电解电容器的正负极,三极管的三个引脚连接顺序等等有许多注意事项。独石电容两只引脚长度相等使用时不考虑正负极,其电容值标于电容器上。如果不细心辨别,很可能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2、核对并检查所给的课程设计材料是否有缺失。
3、练习焊接电子元件并熟悉焊铁的使用:使用烙铁时,烙铁的温度太低则熔化不了焊锡,或者使焊点未完全熔化而成不好看、不可靠的样子(称为“虚焊”)。太高又会使烙铁“烧死”(尽管温度很高,却不能蘸上锡)。 另外也要控制好焊接的时间(一般为三秒),电烙铁停留的时间太短,焊锡不易完全熔化、接触好,形成“虚焊”,而焊接时间太长又容易损坏元器件,或使印刷电路板的铜箔翘起。
4、根据所给出的收音机焊接图逐个焊接所给的电子元件。
5、熟悉HX203FM/AM集成电路收音机电路原理图,比通过上网查阅资料了解收音机的工作原理。
6、对收音机各部分进行调试,并通过查资料排除故障。
六、实验中遇到的故障(问题)及其排除方法
1、焊接问题:
由于之前从未接触过类似的电子元件焊接,所以刚开始被搞得手忙脚乱的。虽然老师多次强调要注意安全但还是被焊铁烫了一次,由于刚开始掌握不好的含铁的温度,所以焊锡总是呈球状粘不到电路板上,即使粘上也是虚焊,很不牢固。后通过多次试验总结出经验:可以在焊铁的尖端先粘上一些焊锡,这样可以帮助焊铁导热,焊起来就方便多了。
2、元件的分布问题:
由于集成电路上的点击元件分布非常密集,又是在很小的的
面积上就要焊接多个元件。所以再放开始就遇上了有些原件没有位置焊接的尴尬情况,后来通过问老师得知:可以把有些电阻纵着焊,这样就可以节省一些空间。
3、AM串音问题:
刚把电路板的各部分接好,刚装上电池正好在一个台的波段上,直接就可以听到声音,当时真兴奋了一把,后来发现在调节AM是无论怎么调节波段始终只有一个台,后来在课下通过上网查资料得知这叫“串音”,故障排除方法是:可以把CF2465KHz滤波器拆下来反向接入,果然排除了问题。
4、电路板的装入问题:
调出声音后的确小小高兴了一把,以为剩下的工作很快就能完成,那知后面的工作才是真正考验人耐性的,当看着距成功只剩一步之遥,但是那脆弱的连线却不给力,在装的过程中断了一遍又一遍,于是不断重复断了焊,焊了断的折磨。最后终于装了进去,那种感觉真是拨云见日啊。同时也教会我一个道理:人生就像装电路板一样,若不事先规划好一切,到最后会发现之前的努力会在距成功一步之遥时功败垂成。
七、课程设计小结
这次组装收音机感觉比较成功,连接上电池之后刚好在一个电台的频率上,直接可以听到声音。证明在原件的焊接上没什么问题,省去了很多麻烦。焊接的成功与之前的练习十分不开的,个人为焊接前的练习是非常重要的,熟能生巧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在焊接练习时可以发现并解决很多问题:例如虚焊,焊锡呈球状,焊铁导热不良等。
其次在焊接时要分清电解电容的正负极,学会通过颜色判断电阻的阻止,另外 …… 此处隐藏:577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