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复习中心对称图(2)
【目标】
熟练掌握三角形、梯形中位线的概念和性质,并能灵活运用中位线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重点】
进一步了解三角形、梯形中位线的概念和性质 【难点】
能灵活运用中位线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课前预习】
阅读教材第102-105页的内容,归纳所学的知识点。 尝试完成复习预习练习
【学习探索】
1、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2、、梯形的面积等于中位线乘以高。 3、中点四边形的有关性质(略)
二、复习练习
1、若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4、5、6,则连接各边中点所得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
2、⊿ABC中,D、E、F分别为AB、BC、AC的中点,且⊿ABC的周长与⊿DEF的周长和为24,则⊿DEF的周长的周长为______。
3、若梯形的一底长为6cm,中位线长为10cm,则另一底长为_____。
4、若一个等腰梯形的周长是80cm,高是12cm,并且腰长与中位线长相等,则梯形的面积为_______。
5、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_________;顺次连接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________;顺次连接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__________;顺次连接对角线相等且垂直的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__________。 6、梯形ABCD中,AD∥BC∥EF∥GH,点E、G、F、H分别是AB、CD、的三等分点,且AD=18,BC=32,则EF+GH=_______。
7、若等腰梯形的一个底角为60,上底为5cm,腰长为8cm,则中位线长是______。
8、⊿ABC中,点D是AB上一点,AD=AC,AE⊥CD,垂足为E,F是BC的中点,BD=6cm,求EF的长。
B
9、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E是OB的中点,连接AE并延长交BC于F,试说明:
1
BF= CF。
2D
C
用心 爱心 专心
1
例1:如图,点M、N分别是四边形ABCD的一组对边AD、BC的中点,
1
(1)试说明:MN(AB+CD)
2
(2)当AB、CD满足什么条件时,取等号?
例2:梯形ABCD中,AD∥BC,AC⊥BD于O,AC=5, BD=12,求梯形中位线长。
C
D
【知识梳理】
1、中位线的定义:(1)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2)连接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叫做梯形的中位线。
2、中位线的性质:(1)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 一半。 【课堂达标】
10
1、 如图,⊿ABC中,∠ACB=90,DE是⊿ABC的中位线,点F在AC延长线上,且CF=,
2
则四边形AFED是什么形状的四边形?试说明理由。
F
2、 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M、N、P、H分别是AC、BD、AB、MN的中点,试说明:
PH⊥MN
B
用心 爱心 专心
2
3、 正方形ABCD中,AC、BD相交于点O,AE是∠BAC的角平分线交BD于F、交BC于E,试
1
说明:OF= EC。
2
00
4、 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B=30,∠C=60,E、F、M、N分别为AB、CD、BC、
DA的中点,若BC=7,MN=3,求EF的长。
【课后巩固】
1、如果△ABC的三条中位线分别为3cm,4cm,6cm,那么△ABC的周长为 cm 2、如果三角形的周长为10cm,那么连接各边中点所得的三角形的周长为 cm。 3、梯形的两底长分别为6cm和8cm,则中位线的长是 cm。若梯形的一底长为6cm,中位线长为8cm,则另一底的长为 cm。
4、一个等腰梯形的周长是80cm,高是12cm,并且腰长与中位线长相等,则这个梯形的面积是 cm。
5、顺次连接任意四边形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 形。
顺次连接矩形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 形。 顺次连接菱形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 形。 顺次连接正方形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 形。 顺次连接等腰梯形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 形。 6、如图,P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的边AD上的一点,且PE⊥AC,PF⊥BD,则PE+PF= 。
7、一梯形的中位线将梯形分成面积为1:2的两部分,那么上底a、中位线b、下底c的比a:b:c= 。
8、以长为5cm,4cm,7cm的三条线段中的两条为边,另一条为了对角线画平行四边形,
用心 爱心 专心
3
2
可以画出形状不同的平行四边形的个数有 个。
9、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D,点E、F、G、H分别是BC、AD、 BD、AC的中点,猜想四边形EHFG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10、在⊿ABC中,BE是∠ABD的角平分线,AE⊥BE,F是AC的中点,
试说明:EF∥BC,且EF=1
2
(AB+BC)
E D BC
用心 爱心 专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