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文明是人类世界文明史上唯一始终没有中断、连续五千多年发展至今的文明。这说明( )
A.中华文化在当代失去了作用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中华文化没有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
解析:唯一始终没有中断、连续五千多年发展至今的文明,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答案:B
2.“横平竖直写字”与“堂堂正正做人”紧密相连,汉字的一笔一画都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情感。下列关于汉字的说法正确的有
( )
①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 ②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③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④汉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文字与汉字的区别。②④是对文字的认识,不符合题意。
答案:C
3.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 )
①博大精深 ②源远流长 ③推陈出新 ④博采众长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根据课本基础知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两大基本特征。
答案:A
4.据现存史料记载,中国至少在元代就已经发现并利用了黄岩岛,在汉代就对南海诸岛有过记载。下列关于史书典籍的说法正确的
是( )
A.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唯一见证
B.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C.史书典籍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D.保存史书典籍的唯一目的在于论证我国疆域的广阔
解析:汉字和史学典籍都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故A项错误;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故C项错误;史书典籍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保存史书典籍有利于传承中华文明,故D项错误。
答案:B
5.孔子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收集整理编成《论语》一书,这本书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这说明(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C.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D.儒家文化、儒家思想成为中华文化的缩影
解析: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论语》一书是史书典籍,故C项正确。
答案:C
6.下列对于中华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①汉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
果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③对待传统文化,应做到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④应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①错误;对待传统文化应该批判继承,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也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断发展传统文化,③错误。
答案:C
7.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实践证明,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就要做到( )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引 ③努力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④汲取世界各民族的一切文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①②③都正确地指出了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的要求;④表述错误,应是“汲取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
答案:A
8.一把剪刀绘生活,剪纸是具有独特风格的民间艺术。陕西、山东的风格豪放粗犷、浑厚纯朴;广东、福建的风格纤细秀丽、玲珑剔透;江苏、浙江的风格疏密流畅、精巧明快。这些千姿百态的剪纸造型,洋溢着浓郁醇厚的乡土气息。材料说明( )
A.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B.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
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D.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解析:材料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区文化的不同特点,说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体现了文化的区域性,所以B项符合题意;虽然中华文化的区域性能够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但不是最佳答案,排除D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所以排除A、C两项。
答案:B
二、单项选择题Ⅱ
9.“乡愁是一碗水,乡愁是一杯酒,乡愁是一朵云,乡愁是一生情。”2015年初播出的纪录片《记住乡愁》讲述了100个村落故事。每集讲述一个传统村落的生活故事和文化传承,片中浓浓的乡愁、细腻的故乡情感、厚重的文化沉淀,引发海内外众多观众共鸣。这种共鸣( )
A.是对中华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的反映
B.是推动中华文化发展的动力
C.显示了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D.彰显了中华文化强大生命力
解析:《记住乡愁》纪录片引发观众共鸣,说明观众对蕴含其中的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所以A项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B项与题意无关;中华文化的包
容性体现为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材料中没有体现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关系问题,C项与题意无关;材料中对文化“乡愁”的共鸣体现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D项与题意无关。 …… 此处隐藏:1661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