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报告
—安徽宏村 建本101 任国超 201003020
7月18号下午,我们踏上了去往安徽的客车,我们建本同学经过了十多小时的
颠簸,下午5点多号终于到了宏村,下车后大家疲惫的脸上都洋溢着微笑。19
号导游带领着我们进村游览,我们踏着青石小路,兴奋着来到了南湖,在它的旁
边有一个南湖书院这岑经是,当代著名的科学家李小娟受教的地方,宏村古人在
500年前便开始在建筑领域里探索“仿生学”他们按照牛的形象布局整个村落,从
而为祖宗带来了兴旺,牛形村落是当时历史的文化遗产,恰似山水长卷,与自然
景观融为一体,2000年11月3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文化遗产名录,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村后以青山为屏障,同学在此写生纷纷从自己最广阔的
情怀来展现这里的建筑的特别和风景的美,在绘画中融入了自己的感情,也同时
锻炼了自己,展示了自己的绘画风格。同学们在村里还与其他院校的同学相互交
流,共同探讨,学习气氛很融洽。在这打的几天里,我包揽了很多美景,很多古
徽州工艺,亲身感受到了向往已久的古建筑。出此之外我还接触了很多人,见识
了很多事物,学会了很多东西,在写生的过程中同学们团结友爱,互相照顾,相
互交流,相互督促。
在这几天里,同学们了解了许多,也认识了许多事物,为这里的风景,古建筑,街道所迷惑。为这里的人文,历史所感慨。在宏村里画建筑,在适合不过了,搞
高的马头墙,曲径通幽的小巷子,还有满目的绿色,再加上完美的徽派建筑.速
写一开始不是很顺利,总是停留在那黑瓦上,更像是去表现一种肌理的效果,用
线不是太活,到后来就好多了,线比较自然流畅了,原来速写中存在的问题,都
得到了解决了。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南坪,天人合一藏风得水桃花源,千年承耕读兴商故里地,
地处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之间的屏山。唐宋时称长宁里,就是长久安宁的地
方,“ 都”是古代乡镇的自然建制。唐代末年,九都看中这快风水宝地,举族从
庐江迁来九都。这里山环水绕,地域开阔,北有状如屏风的屏风山坐靠背,也因
此得名屏山村。南边有石山作照山,东有吉阳山、三姑峰与西边的双风山合为左
右抱山。吉阳山在北段,是村中吉阳河的发源地。三姑峰三峰并峙,形状大小相
差不大,据古传是村中一富户三个女儿入山游玩摘食仙桃所化... 一天的时
间熟悉环境,接下来就应该步入正轨了,我们开始写生了!由于我们在学校过惯
了安逸的生活,连速写都快不会画了,所以第一天在那里画真的是丢人,就当是
练手好了,不过收获还是有的,也算知道了自己来屏山的目的。一开始不敢在很
多人的地方画画,就躲在比较偏僻的地方,画了几天总算有些收获,有点长进,对于技法等的掌握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有的时候还感觉自己画得不错,不过经常
有一些别的学校的同学和好奇的游客在旁边观望一下,当然也免不了评论一下,听到的话也是有好有坏。
通过写生实习,我的速写及色彩都有较大的提高。构图决定了一幅画面给人的第
一感觉,很重要,所以首先要有美的构图。其次就是色彩的搭配与表现,那是要
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来表现色彩,因为自然界的颜色实在是太多了。 为了提
高我们对艺术的审美,色彩的认识和对徽派建筑的了解,我们又到了西递、让我
们更了解了安徽这座古城的文化,也让我们拥有这座城市而感到骄傲。 第二天,早上由导游带我们去观光,走到古村口那有条河,那条河是人们用来洗
衣服、洗菜用的,河上有两座石桥,桥面都是由大块的石板铺设的,看起来很厚
重,据说哦是三四百年前留下的,说是那里有个官为了感谢皇恩而建造的,那里
的房子大部分都有三四百年之久,房屋的特色是:外观都建有“码头墙”。房屋里
面都是用木头建造的,门窗的雕刻很精致很细腻,看了无人不赞叹前人的高超的
雕刻技术,厅堂里都有一块露天的地方,那里放着一口大水缸,每逢下雨,水就
会从瓦上滴落于缸中,这就是民间流转的“肥水不留外人田”。厅堂都有一张高桌
和两条长凳,有的有太师椅和一个小矮桌,共喝茶聊天之用。我们来到一个有“八
字门”的房屋,此门罩写着“天官上卿”四个大字,是当时一个大官得到皇帝的赏
赐而建造的。有些房子已经破损或倒塌,但它还是我们眼中一道不可或缺的景点,它毕竟经过了风风雨雨,历尽了人间沧桑,它是历史的见证。 导游领我们
观赏了一圈后,就让我们自由观赏。 在我们返回住宿的地方的时候,山间
蒸发着雨雾,萦绕于山头上,那里空气很清新。 、 第二天,我们开始了来
这里的目的,各自带上速写本、钢笔,出去写生了,这里景点十分丰富,让我们
无从下笔,到底先画哪处,我们还是先观察了几处后,才在小巷中开始动笔了,这里的房屋外墙都是白色的,瓦是黑色的,一律都是黑白配,但这就是这里的风
格,这里的特色,不张扬, …… 此处隐藏:1715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