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诊断工作
内容提要
心理诊断的概述 心理诊断的方法
1.心理诊断概述1.1 心理诊断的涵义 1.1.1 临床的观点心理诊断是“用心理学的方法评定病人的心理障碍, 确定它的性质和程度,从而有助于疾病的差别”。(朱智贤)
1.心理诊断概述1.1 心理诊断的涵义 1.1.1 临床的观点心理诊断是“以症状、征兆或测验、检查为基础,确定 使某人苦恼的障碍的类型,以及根据某一疾病、某种变态或 某一系列特征对个体进行归类。”(戈尔登森) (R.M.Goldensen,1984)
1.心理诊断概述1.1.2 教育的观点诊断过程应视为帮助儿童的起始评定阶段。事实上, 它是认识儿童和了解儿童的过程。(黄月霞) 诊断并非局限于缺陷,而是适合于所有学习者的有 效教学的内在组成部分……诊断是对学生的需要状态、 学习条件或缺陷的科学描述或分类。(斯通、尼尔森)
1.心理诊断概述1.1.3 折中的观点可西尼认为心理诊断是指:(1)对与个体的情绪和行为状态有关的信息进行分 类的过程; (2)依据某种通常为人们共同接受的分类体系对个 体状态确定名称。
1.心理诊断概述1.1.4 陈家麟的观点所谓心理诊断,即运用 心理学的理论、技术和方 法,对个体或群体的心理 健康状况进行评定,并确
定其心理健康问题的性质和程度。
1.2 心理诊断的特点1.2.1 心理诊断的相对性心理诊断的对象具有不确定性,并且研究心理现 象的学派众多,对同一个现象有不同的解释方法。
1.2.2 心理诊断的全体性心理诊断不仅要对心理异常者进行分类、鉴别,还 要对正常个体或群体进行测量、评估。
1.2 心理诊断的特点1.2.3 心理诊断的全面性心理诊断不仅要指出被诊断者的缺陷或障碍,同时还
要指出他的良好品质,以全面反映他的心理特点。
1.2.4 心理诊断的系统性心理诊断强调采用系统的方法进行跨学科的比较分析。
1.2 心理诊断的特点1.2.5 心理诊断的多维性a.正常与异常维度 与医学诊断相似,给出被诊断者是正常或异常的答复 b.分类与分型维度 将人的心理特性诊断为某一类或某一型 c.描述与评价维度 只对人的心理状况进行描述和评价
1.3 心理诊断的过程心理诊断过程综述心理诊断的过程是一个收集资料和各种信息,寻找 “证据”的过程,,主要是收集与被诊断者有关的信息, 分析、归纳、总结这些信息,从而确定来访者的问题 所在。一般说来,治疗者收集到的信息越多,对下一阶 段所要进行的咨询和治疗工作越有利。
1.3 心理诊断的过程1.3.1 明确目的明确目的是整个心理诊断过程的开端,一般,我
们在承接一项心理诊断任务
时,首先必须明确这样几个问题:是个体诊断还是团体诊断,是旨在鉴别缺陷、选 拔人才还是分班教学、个别咨询,是了解其心理健康状 况还是评价其学绩水平等等。
1.3 心理诊断的过程1.3.2 收集资料根据诊断目的收集各种有用的资料。收集被诊断者的背景资料,诸如被诊断者的心理发展和当前状
况,诊断前的受教育状况,人际关系状况,家庭生活状况,社区情况等,通过收集背景资料,可以对 被诊断者的某一心理侧面或心理问题作出初步的描
述和判断。
1.3 心理诊断的过程1.3.3 观察现象收集资料侧重于对诊断对象以往历史和宏观情况的 间接了解,而观察现象则是对当前状态的直接感知。 例如从面部表情、气色神态、反常表现或独特行为等
方面了解诊断对象的心理特点和发展水平,形成初步的诊断印象。
1.3 心理诊断的过程1.3.4 查询原因 查询原因是在资料收集、直觉观察的基础上,运用会 谈、询问等方式对诊断中的疑团、难点、成因等进行探
查。1.3.5 实施测量 诊断中的心理测量是以诊断者形成的初步理性判断为
根据,运用科学的诊断工具对诊断对象进行更加精确的量化描述和科学鉴定。
1.3 心理诊断的过程1.3.6 综合评估综合评估是将已收集到的诊断信息进行整合加工,并 依据一定的判别标准或理论模式得出诊断结果。 综合评估的原则
a、整体性原则b、具体化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