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
血流
汗不
流泪◆◆◆◆◆掉
皮掉肉不掉队◆◆◆◆◆◆◆◆◆◆
金塔三中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九年级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Mg:24 C:12 O:16 S:32 Cl:35.5 Br:80
Na:23 Al:27 K:39 Fe:56 Cu:64 Ag:108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 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铁锅生锈
B. 冰雪融化
C. 粮食酿酒
D. 蜡烛
燃烧
2.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了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 氧气用于急救病人
B. 金属钨用于制造灯泡里的灯丝
C. 液态氮气用作制冷剂
D. 生铁用于制造铁锅
3. 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大约为21%的是()
A. 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4. 下列的水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矿泉水
B. 自来水
C. 硬水
D. 浮有
冰的水
5. 据报道,美国宇航局的专家发明了“月球制氧机”,这种“月球制氧机”
利用聚焦太阳能产生的高温使月球土壤发生化学反应制取氧气,据此可推测月球
土壤中一定含有()
A. 氧元素
B. 氧气
C. 水
D. 氯酸钾
6.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 NaCl
B. MnO2
C. NaOH
D. H2SO4
7.古人曾有赞美菊花的诗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浓郁的花香遍布长安的原
因是( )
A. 分子的质量很小
B. 分子间有间隔
C.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分子由原子构成
8.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
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时红磷一定过量
B. 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
胶管
C. 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D. 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氧
气的体积
9. 元素的种类决定于原子的
A. 最外层电子数
B. 中子数
C. 相对原子质量
D. 质子数
10. 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化合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
A. 冰水共存物、干冰、氮气
B. 石油、煤、天然气
C. 洁净的空气、氯化氢、液态氧
D. 氯化钠、酒精、水银
11.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1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B. 水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
C. 凡是无色透明的水都是能饮用的
D. 矿泉水是纯天然饮品,不含任何化
学物质
13.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 铜
B. 氮气
C. 氯化钠
D. 二氧化碳
14.工业酒精中常含有甲醇,甲醇有剧毒,不能食用,其分子结构可能如右
图所示的模型表示。下列有关甲醇的叙述中,错
误的是()
A. 甲醇的化学式为CH4O
B. 甲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
C. 甲醇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 :
4 : 1
D. 甲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
15.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晚21时10分04秒在酒泉卫星
发射中心发射升空,9月27日下午16时30分航天员翟志刚首次进行出舱活动, 成
为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担任此次任务的是长二F号是运载火箭,使用的燃料中
有液氢和液氧。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液氢作燃料能减轻发射质量
B. 液氢和液氧都是化合物
C. 液氧的作用是支持液氢燃烧
D. 液氢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16. 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碳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白烟
B. 干冰在空气中升华周围
出现白雾
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D.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
蓝色的火焰
17. 防治大气污染应从消除污染源着手。下列做法与主题无关的是( )
A. 开发洁净能源
B. 化石燃料除硫
C. 使用乙醇汽油
D. 节约用
水用电
18. 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的船舱里装滿了供战马吃的草料,
航行途中突然草料着火,整个战舰瞬间变为火海。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草料舱没有氧气
B. 草料舱通风不好
◆◆◆◆◆◆◆◆◆◆◆流
血流
汗不
流泪◆◆◆◆◆掉
皮掉肉不掉队◆◆◆◆◆◆◆◆◆◆
C. 草料发生缓慢氧化积累了大量的热
D. 草料温度达到了草料的着
火点
19.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有:①固定装置、②装入药品、③加热、④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用排水法收集。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①④⑤ C.④②①③⑤ D.④①②⑤③
20. 石油是一种重要的能源,但又是不可再生的能源,目前人类正面临着石
油短缺、油价上涨的挑战。探求能源利用的新途径是人类亟待解决的课题。以下
探究能源利用的途径不恰当的是()
A. 更多地利用木材
B. 更多地利用太阳能
C. 增加风力发电量
D. 增加
核发电量
21.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物质本身没有好与坏之分,而人们对物质的应用却存在合理与不合理之分
B. 对于化学变化,根据不同的需求,人们需要控制反应条件促进或抑制反
应的发生
C. 科学家创建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等化学 …… 此处隐藏:2220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