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卷 第4期2005年12月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JournalofZhengzhouInstituteofAeronauticalIndustryManagementVol.23No.4 Dec.2005
我国企业债券信用评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董奋义
1,2
,聂俊丽,田 军
22
(1.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1;2.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15)
摘 要:由于我国企业债券发展时间短,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其中,企业债券信用评级的不完善是一个重要方面。文章分析了我国企业债券信用评级的现状和存在的问
题,并借鉴美国发展企业债券信用评级的经验,进而提出规范发展我国企业债券信用评级问题的五点对策。 关键词:企业债券;信用评级;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87-05
,我国企
,还有很大的。无论从企业债券的绝对数值来看,还是从它占GDP的比重或与国债的比较来看,我国企业债券的规模还很小,这严重制约了我国资本市场功能的发挥。导致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企业债券信用评级不规范是一个重要因素。
二、我国企业债券信用评级存在的问题在西方国家,成熟规范的债券市场为企业筹集了大量资金。但是,由于发债者与投资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债券的信用风险不能得到充分揭示,企业债券投资者的潜在需求要转化为现实需求,仍存在一定的障碍,一个重要的办法就是引入信用评级,由评级机构对债券发行者按期偿还债券本息的能力及其风险程度作出综合评价。但是,我国目前企业债券信用评级行业还不健全,仍存在许多弊端。
(一)我国企业债券信用评级市场存在的问题
1.债券发行制度不尽合理,制约了评级市场的发展
目前,我国企业债券的发行,既要经过政府部门的严格审查,又要经过债券信用评级机构的评定,只有在获得政府部门批准且债券又达到一定信用级别的情况下,企业债券才可发行。这种双重限
一、引 言
我国企业债券始于20。家级大型投资公司。,企业债券到期还本付息有保障,投资者的认可程度极高。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经济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同时也是企业债券泛滥的阶段。由于当时企业债券发行无规模限制、审批权分散和发行债券不需信用评级,个别债券评级也流于形式,其带来的后果是企业债券成为地方政府、代销银行、投资者的沉重包袱。因企业经营不善、破产倒闭等原因导致企业债券到期不能兑付的情况屡见不鲜,投资者怨声载道,甚至出现冲击政府和代销银行的事件。20世纪90年代后期,企业债券进入了重新规范阶段,发行债券由国家计委统一审批,发债规模纳入全社会信用量。由于严把审批关,这一阶段的发债企业质量均比较好,其特点表现为发债主体较少,发债规模较小,管理比较规范。近几年来,随着三峡、国电、铁道、广东核电、中航技等企业获准发行企业债券,中央企业债券开始全面升温,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呈上升的趋势,2001年超过140亿元,2002年共发行200多亿元。股票筹资虽然有所减少(2001年为1045.6亿元,2002年为960.41亿元),但仍远远超过了企业债券的发行量。
收稿日期:2005-09-01
作者简介:董奋义(1972-),男,河南平舆人,博士,研究方向为金融市场与企业融资。
88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第23卷
定的发行制度在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的初期,对于保证发债企业质量,调节资金的合理流向,保护投资者利益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它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们的风险意识,容易使人产生错觉,认为经国家审核批准的债券的偿付能力一定有保障,从而使人们忽视了债券评级工作的重要性。其次,这种双重限定的发行制度使企业在选择评级机构时产生无所谓的态度,助长了评级机构间的不良竞争,减弱了债券评级的风险揭示功能。另外,我国发行的企业债券,其利率没有与债券的信用级别挂钩,仍然采取行政性管理,规定不能超过同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的40%,这样就不能有效区分不同债券的内在风险,实质上将债券信用评级的基本功能给淡化了。失去了债券评级的基本用途,评级工作也就很难得到人们的重视,其发展自然就要受到限制。2.,良性竞争格局尚
发展前景的评级过于简单和公式化,没有考虑企业现金流量和重大事件对企业经营的影响,过于强调定量分析而忽视了定性分析。此外,信用评级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要求评级人员具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和较高的综合素质。我国的评级人员目前还存在专业不对口、评级经验不足、培训工作停滞不前等制约因素,这些因素必然会影响我国信用评级的评级质量,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债券评级功能的实现。
(二)我国企业债券信用评级机构存在的问题
1.评级机构为了有限的市场过度竞争
,但往往因这,。评级机构从事”的评级业务,成本可以不断压。因此,虽然发行的债券有限,但狭小的评级市场内竞争却相当激烈,结果演变成了恶性的价格战。令人难以想像的是,一项几十亿元的企业,债券信用评级费用还不足20万元,多数的企业债券评级价格在2万元~8万元。一家号称业内老大,拥有上百名员工的信用评级公司,每年从债券获得的评级收入不超过300万元。在价格战面前,不做 …… 此处隐藏:5905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